[发明专利]一种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5647.8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新;高占平;王皖蒙;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约化 水体 治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臭水体治理领域,尤其是一种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密,水质严重恶化,河道水体常年发黑发绿,散发臭味,天气炎热时更加严重,严重影响到沿线两岸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涉及到民生的自然环境,其中包括河道治理。“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对河道治理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河道治理工程行业数据分析。2015-2020年是治理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期限。所以这一时期也是企业对河道治理实施的最后时期。因此,亟需能够有效实现黑臭水体治理的装置,满足实际水体治理的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满足黑臭水体治理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工艺可靠、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适用于水体修复的微生物种群,同时通过在水体中复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以达到治理黑臭水体的目的。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包括:机架、专性营养物质储箱、潜污泵、供电设备、鼓风机和空气释放器;机架浮在河道中,专性营养物质储箱、潜污泵、太阳能集成发电设备、鼓风机和空气释放器均设置于机架上;
专性营养物质储箱内储存有专性营养物质,专性营养物质储箱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孔,排水孔的高度高于进水口的高度;潜污泵与进水口相连,将河道中的河水提升入专性营养物质储箱;河水中的微生物吸附在专性营养物质上,专性营养物质对微生物进行筛选驯化,筛选驯化繁殖后的微生物随着河水通过排水孔排入河道中;
鼓风机与空气释放器相连,鼓风机鼓出来的空气通过空气释放器释放到河道中;
太阳能集成发电设备用于给鼓风机、潜污泵供电。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设备为太阳能集成发电设备。
进一步的,还包括机架驱动装置,机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机架,使机架在河道中浮动行走。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驱动装置为船用推进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包括步骤:
(1)在专性营养物质储箱内储存专性营养物质;
(2)机架在河道中浮动行走过程中,通过潜污泵将河水提升入专性营养物质储箱内,使河水和专性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河水中微生物吸附在专性营养物质上,专性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筛选驯化,筛选驯化繁殖后的微生物随着河水通过排水孔排入河道中;
(3)启动鼓风机,鼓出空气,通过空气释放器将鼓风机鼓出的空气释放到河道中。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的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备,依托河道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通过提供专性营养物质,使其大量繁殖,在河道中降解污染物已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当污染有机物数量减少后物生物量由于缺乏营养员也随之减少。
本发明的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备不改变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只通过专性营养物质筛选有益菌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
本发明的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备结合自身复氧设备,为水体中提供充足的氧气,为微生物提供氧,同时提高水体溶解氧。
本发明的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备,无需外界动力消耗,依托自身太阳能集成发电设备提供电能,顺应了节能的趋势,满足水源保护区和重要水体水污染防治和富营养化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集约化黑臭水体治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专性营养物质储箱,2、排水孔,3、专性营养物质,4、潜污泵,5、太阳能集成发电设备,6、鼓风机,7、空气释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