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冲击载荷作用下部件热疲劳特性的试验测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5720.1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雷基林;邓晰文;王东方;张大帅;牛小强;贾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载荷 作用 部件 疲劳 特性 试验 测试 平台 | ||
1.一种热冲击载荷作用下部件热疲劳特性的试验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6)、工位交换装置、冷却装置、控制装置;加热装置(6)上设有保温腔(7);工位交换装置包括直线导轨I(23)、直线导轨II(25)、直线气缸I(3)、工件夹具(10)、直线气缸II(12)、直线气缸III(15)、直线气缸IV(21)、直线气缸V(24)、工件支架(20);冷却装置有冷却系统(17);控制装置包括红外测温仪I(8)、红外测温仪II(16)、红外测温仪III(19);
试验箱体(1)内安装试验台支架(2),试验箱体(1)的左上部分为加热装置(6)和保温腔(7),工件I(5)和工件II(18)分别由工件夹具(10)固定在两个工件支架(20)上,两个工件支架(20)分别与直线气缸I(3)和直线气缸IV(21)连接,两个工件支架(20)分别安装在直线导轨I(23)的两个轨道上,并且两个工件支架(20)均可沿直线导轨I(23)的轴线方向滑动,直线导轨I(23)安装在直线导轨II(25)上,直线导轨I(23)与直线气缸V(24)相连接,并且直线导轨I(23)可沿直线导轨II(25)的轴线方向滑动,直线导轨II(25)固定在试验台支架(2)上,红外测温仪I(8)位于工件I(5)正后方,且固定在工件I(5)的工件支架(20)上,红外测温仪III(19)位于工件II(18)正后方,且固定在工件II(18)的工件支架(20)上,红外测温仪II(16)与直线气缸II(12)相连接,并存在两个工位,分别用来测量工件I(5)和工件II(18)在其冷却工况下的顶部温度,冷却系统(17)与直线气缸III(15)连接,并存在两个工位,分别对工件I(5)和工件II(18)交替冷却;
所述红外测温仪II(16)由直线气缸II(12)驱动前后移动,测量工件I(5)和工件II(18)在冷却工位的顶部温度,红外测温仪I(8)和红外测温仪III(19)分别固定在工件支架(20)上,跟随工件支架(20)运动,用于测量工件I(5)和工件II(18)在加热工位和冷却工位的工件底部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冲击载荷作用下部件热疲劳特性的试验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6)是一种燃气燃烧器,能燃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燃料进行燃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冲击载荷作用下部件热疲劳特性的试验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I(5)和工件II(18)与工件夹具(10)之间有一层隔热层(9),以减少工件I(5)和工件II(18)在加热工位下通过工件支架(20)散热而产生的热量损失,使活塞能够快速升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冲击载荷作用下部件热疲劳特性的试验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I(23)和直线导轨II(25)上均设置有位置传感器I(22)、位置传感器II(26),能精确定位两个工件支架的位置,以确保工件能顺利到达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冲击载荷作用下部件热疲劳特性的试验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支架(2)安装在试验箱体(1)内中间部位,其顶部安装烟罩(11)、排烟管(13)和高温管道抽风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7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