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轴向剥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5732.4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8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苏微;袁海阔;赖庆辉;曹秀龙;张广凯;刘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10 | 分类号: | A01D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轴向 剥叶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轴向剥叶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架、链轮Ⅰ、链轮Ⅱ、带座轴承Ⅰ、压松辊Ⅰ、链轮Ⅲ、压松辊Ⅱ、滚轮、挠叶爪、导向支座、带座轴承Ⅱ、剥叶辊前支座、三角铁、直角支座、剥叶辊后支座、下输出辊、上输出辊。本发明可实现对甘蔗进行轴向剥叶,提高剥叶的剥净率及茎秆合格率,降低含杂率,及时将剥掉的碎蔗叶及时排出,实现了甘蔗剥叶的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甘蔗剥叶的效率及质量。该机器设计合理,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作业可靠,对弯曲的蔗秆也可进行剥叶作业,完全满足绝大部分甘蔗的剥叶作业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轴向剥叶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市场上整杆式甘蔗剥叶机作业时均为径向对蔗秆进行剥叶,径向剥叶需布置至少两对剥叶辊,导致目前甘蔗剥叶机体积大,我国一半多甘蔗均种植在丘陵山区地带,因此体积大、重量高的甘蔗剥叶机的运输及作业均受到限制,目前对甘蔗剥叶时内层的蔗叶因仅仅贴在蔗秆上,导致甘蔗剥叶剥净率低,含杂率高,目前剥叶机作业时剥掉的蔗叶容易堆积在作业区间,导致作业效率变低,作业质量变差,且容易导致机具发生故障,只能停止机器后清理堆积的蔗叶,阻滞了甘蔗剥叶作业,使用户成本增加,对用户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轴向剥叶机,以用于克服现有甘蔗剥叶机径向剥叶时含杂率高,剥净率低,剥叶机体积大、重量大、蔗叶无法及时排出、无法对弯曲蔗秆进行剥叶作业等缺点,本发明将剥叶刷按螺旋排列,使剥叶部件处的碎蔗叶及时排出,提高剥叶质量及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蔗轴向剥叶机,包括机架1、链轮 Ⅰ2、链轮 Ⅱ3、压松辊Ⅰ5、链轮Ⅲ6、压松辊 Ⅱ7、滚轮8、挠叶爪9、导向支座10、剥叶辊前支座12、三角铁13、直角支座14、剥叶辊后支座15、下输出辊16、上输出辊17、链轮Ⅳ18;其中压松辊Ⅰ5固定于机架1,链轮 Ⅰ2与链轮 Ⅱ3固连在压松辊Ⅰ5上,压松辊 Ⅱ7固定于机架1,链轮Ⅲ6连接于压松辊 Ⅱ7上,链轮 Ⅱ3与链轮Ⅲ6连接,压松辊Ⅰ5、压松辊 Ⅱ7并排设置,且上方设置有滚轮8,滚轮8与挠叶爪9连接,挠叶爪9固定在机架1上部,导向支座10焊接在剥叶辊前支座12上,剥叶辊前支座12与剥叶辊后支座15通过三角铁13固定在一起,固连在一起的剥叶辊前支座12与剥叶辊后支座15固定在机架1上,剥叶辊前支座12与剥叶辊后支座15分别设有直角支座14,且和三角铁13呈角度安装,下输出辊16、上输出辊17固定在机架1上,剥叶辊后支座15开有键槽,将链轮Ⅳ18安装在键槽处;三角铁13和直角支座14上固定安装有剥叶条刷,不同安装角度的三角铁13和直角支座14上固定的剥叶条刷呈现不同的螺旋角度,使剥叶条刷呈螺旋分布。
所述压松辊Ⅰ5与压松辊 Ⅱ7上均设有螺旋橡胶,且压松辊Ⅰ5与压松辊 Ⅱ7的旋向相反。
所述剥叶辊前支座12与剥叶辊后支座15上各开有6对并列的螺纹孔,其中3对呈圆周分布的螺纹孔固定三条三角铁13,另3对呈圆周分布的螺纹孔固定3个直角支座14,12对螺纹孔的孔径均比三角铁13和直角支座14上孔的孔径小两个毫米,装配时通过调整三角铁13和直角支座14上孔的中心线与螺纹孔中心线的偏差使三角铁13和直角支座14处于倾斜状态,以使三角铁13和直角支座14呈角度安装。
所述导向支座10、带座轴承 Ⅱ11、剥叶辊前支座12、三角铁13、直角支座14、剥叶辊后支座15、链轮Ⅳ18组成剥叶辊总成,所述剥叶辊装配时先将剥叶辊前支座12与剥叶辊后支座15通过三条三角铁13固连在一起,再将剥叶辊前支座12穿过带座轴承 Ⅱ11,再将导向支座10焊接在剥叶辊前支座12上,将链轮Ⅳ18固定在剥叶辊后支座15后再安装带座轴承Ⅱ11,将全部直角支座14固定后,将装配好的剥叶辊总成固定在机架1上。
所述下输出辊16与上输出辊17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水平对齐安装。
所述压松辊Ⅰ5与压松辊 Ⅱ7在安装过程中与滚轮8的间隙小于蔗秆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7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