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封闭舱细水雾灭喷雾火的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5965.4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建;郭方棚;杨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韩燕,奚华保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封闭 水雾 喷雾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拟封闭舱细水雾灭喷雾火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作为当今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目前我国有数十万条大型船舶服务于各行各业。船舶在生产、运输和国防事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火灾是船舶面临的最大威胁,由于其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船舶火灾主要集中在甲板和舱室内部,舱室内的火灾更是占到90%以上,50%发生在机舱,并且舱室空间相对狭小,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舱员和船体的安全。船舱尤其是机舱内,当燃油管道破裂时,在管内压力的作用下,燃料喷射,遇明火形成喷雾火。
细水雾灭火是一种重要的灭火技术,其灭火机理是通过蒸发吸热将火源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进而实现灭火目的。细水雾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并且适用性强,可以用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灭火,其越来越受到重用,尤其在船舶灭火中应用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细水雾在船舶灭火中的试验装置主要还是集中在油池火中,而关于封闭舱喷雾火的抑制研究则很少,完整的实验装置几乎没有,而封闭舱喷雾火又是常见的火灾。因此,急需研发了一种细水雾灭封闭舱喷雾火的实验装置来研究不同喷嘴、不同喷射压力、不同喷射角度下细水雾的灭火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拟封闭舱细水雾灭喷雾火的实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研究封闭舱内用细水雾灭喷雾火的实验装置的空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拟封闭舱细水雾灭喷雾火的实验装置,包括有封闭舱,燃料喷雾系统和细水雾灭火系统;所述的封闭舱包括有舱体、固定于舱体内的细水雾喷嘴和喷雾火喷嘴;所述的燃料喷雾系统包括有燃料驱动气体罐和储油罐,所述的燃料驱动气体罐的出气口通过燃料加压管道与储油罐的进气口连接,储油罐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道与喷雾火喷嘴连接,所述的燃料加压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的输油管道上设置有电磁燃料阀,所述的喷雾火喷嘴上设置有点火电极,所述的点火电极与设置于封闭舱舱体外的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包括有细水雾驱动气体罐和储水罐,所述的细水雾驱动气体罐的出气口通过细水雾加压管道与储水罐的进气口连接,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细水雾喷嘴连接,所述的细水雾加压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的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水雾阀。
所述的舱体内设置有热电偶、氧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电热偶、氧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舱体外的数据采集仪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仪的信号输出端与上位机连接。
所述的细水雾喷嘴设置于舱体的内顶面上,所述的喷雾火喷嘴设置于舱体的内底面上,所述的热电偶、氧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为多个,且设置于舱体的内侧壁上从上至下均匀分布。
所述的舱体的一侧壁设置为透明观察窗,舱体外设置有相对于透明观察窗的摄像机,所述的摄像机与上位机连接。
所述的舱体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孔,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舱门。。
所述的燃料加压管道、储油罐、细水雾加压管道和储水罐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研究煤油燃料和水不同喷射压力、不同喷射角度及不同喷嘴型号下的喷雾火的燃烧特征及细水雾的灭火效果,为实际中船舶喷雾火灾及灭火提供参考。本发明弥补了封闭舱喷雾火抑制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封闭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燃料喷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见图1-图4,一种模拟封闭舱细水雾灭喷雾火的实验装置,包括有封闭舱1,燃料喷雾系统2,细水雾灭火系统3,点火装置4,摄像机5,数据采集仪6和上位机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9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反应气体的实验装置
- 下一篇:模内标签材料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