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勘探项目储量指标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8249.1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邱雯;林社卿;严永新;朱景修;李显路;万力;彭国力;李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云飞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化规律 动态模型 单井 指标预测 储量 井网 自变量 驱油效率 勘探 采收率 因变量 油藏采收率 固定模式 基础对象 量化评价 油藏储量 拟合 求解 区块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勘探项目储量指标预测方法。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同一区块、不同时期的实际采收率为因变量,井网密度、驱油效率为自变量,按公式ER=Ed/eb*f+d进行拟合,求解方程式系数b、d,即得以井网密度为自变量,油藏采收率为因变量的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该建立方法以勘探项目作为研究基础对象,开展采收率、驱油效率、井网密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建立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储量指标预测的局限性,打破从时间上寻找规律的固定模式,能够用于量化评价不同油藏储量价值,完成储量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勘探项目储量指标预测方法,该储量指标预测方法能够通过相关方程式系数拟合及模型建立,将油藏开发地质规律与勘探规划效益指标两者相结合,在既定工作量指标下量化预测勘探项目储量指标。
背景技术
油气储量是国家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储量指标预测是指导石油企业(公司)各阶段工作以及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储量评价的结果更是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开发规模、各项开发指标预测的可靠性及整体效益,是开发决策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翁氏旋回预测模型、威布尔预测模型、对数正态分布预测模型、逻辑斯蒂预测模型、胡-陈-张预测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法、油田规模序列法、蒙特卡罗法。其主要是依据时间序列开展数理模型预测研究,因此在整体的预测过程中要求以往储量发现具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规律性,为了满足这一条件,上述方法往往以凹陷或者盆地做为最低层次研究对象,在面对勘探历程较短,储量发现不连续的更低层次的区带勘探项目时,无法有效完成各自储量指标预测,况且目前国内外储量指标预测方法普遍存在只能宏观的表征时间上不同勘探项目储量发现的差异性,却无法从不同勘探项目的地质特征来具体表征其储量价值高低差异的缺陷,经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并未出现任何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属于技术空白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其基于最真实可靠的开发动态资料(采收率、驱油效率、井网密度),能够用于量化评价不同油藏储量价值,完成储量评价。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勘探项目储量指标预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同一区块、不同时期的实际采收率为因变量,井网密度、驱油效率为自变量,按公式(1)进行拟合,求解方程式系数b、d,即得以井网密度为自变量,油藏采收率为因变量的单井可采变化规律动态模型;
ER=Ed/eb*f+d (1);
式(1)中ER为油藏采收率;Ed为油藏的水驱油效率,%;f为井网密度,口/km2;b、d为方程式系数。
以上方法中,同一区块的水驱油效率为已知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