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感器二次回路自动对线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9570.1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2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兀鹏越;孙钢虎;柴琦;寇水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7 | 分类号: | G01R31/6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宏德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感器 二次 回路 自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互感器二次回路自动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励源模块(2)和响应模块(3);
所述激励源模块(2)或响应模块(3)连接至互感器(1)二次侧本体根部,剩余的另一模块连接至互感器(1)二次回路末端;激励源模块(2)和响应模块(3)无线通讯连接,激励源模块(2)通过无线传输向响应模块(3)输出电源极性信息;
所述激励源模块(2)用于改变输出的电源极性,使与其连接的互感器(1)二次侧本体根部或二次回路末端的响应电压极性改变;
所述响应模块(3)用于采集互感器(1)二次回路末端或二次侧本体根部对应激励源模块(2)输出电源极性的响应电压及极性,通过与收到的激励源模块(2)输出电源极性信息的对比,判断识别互感器(1)二次回路的完整性;
所述激励源模块(2)包括第一开关(2-1)、电池(2-2)、第二开关(2-3)、激励源控制器(2-4)和激励源无线模块(2-5);
所述的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3)均包括两个联动的断口,开关的第1端口和第4端口为同一断口,开关的第2端口和第3端口为同一断口,开关的第3端口和第4端口均为常开或常闭触点;
所述第一开关(2-1)和所述第二开关(2-3)的第4端口均与所述电池(2-2)正极性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2-1)和所述第二开关(2-3)的第3端口均与所述电池(2-2)负极性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2-1)第1端口和所述第二开关(2-3)第2端口均与所述激励源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2-1)第2端口和所述第二开关(2-3)第1端口均与所述激励源模块(2)第二输出端口相连接,
所述激励源控制器(2-4)通信端连接有激励源无线模块(2-5),所述激励源控制器(2-4)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2-1)和所述第二开关(2-3)驱动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响应模块(3)包括模数转换模块(3-1)、响应控制器(3-2)和响应无线模块(3-3),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3-1)一端与所述响应模块(3)第一采集端口相连,另一端则与所述响应模块(3)第二采集端口相连,所述模数转换模块(3-1)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响应控制器(3-2)信号输入端,所述响应控制器(3-2)通信端连接至响应无线模块(3-3)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二次回路自动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源模块(2)用于为所述互感器(1)二次侧本体根部或互感器(1)二次回路末端施加激励,所述第一开关(2-1)闭合,第二开关(2-3)断开,所述激励源模块(2)第一输出端口为正极性,第二输出端口则为负极性;所述第一开关(2-1)断开,第二开关(2-3)闭合,所述激励源模块(2)第一输出端口为负极性,第二输出端口则为正极性;所述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3)开断均由所述激励源控制器(2-4)控制,且二者不能同时闭合,所述激励源无线模块(2-5)用于将所述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3)开断状态信息传输至所述响应模块(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二次回路自动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数转换模块(3-1)用于采集所述互感器(1)二次回路末端或互感器(1)二次侧本体根部电压及极性,并将所采集电压及极性传输至所述响应控制器(3-2),所述响应控制器(3-2)结合无线接收的激励源模块(2)极性输出信息和所采集二次回路末端电压及极性,判断出互感器(1)二次回路的完整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二次回路自动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3)采用磁保持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二次回路自动对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数转换模块(3-1)采用真有效值AD转换芯片,用于输出电压有效值和电压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95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