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亚罗解脂酵母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0443.3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华;张娟;陈坚;邱学良;堵国成;朱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12P7/1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亚罗解脂 酵母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亚罗解脂酵母及其应用,属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分离得到的菌株命名为亚罗解脂酵母BBE‑17(Yarrowia Lipolytica BBE‑17),以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赤藓糖醇,无需补料或连续发酵即可实现高转化率,发酵全程无需调节pH,简化了工艺操作,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应用潜力。该菌还能以D‑木糖母液为碳源发酵生产木糖醇,为利用非粮原料生物法制备多元醇产品提供了新的潜力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亚罗解脂酵母及其应用,属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罗解脂酵母(英文:Yarrowia Lipolytia其它中文名称:解脂亚罗酵母、耶罗维亚解脂酵母、解脂亚洛酵母等)在生物制造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CN03817060.4公开了一种采用亚罗解脂酵母制造柠檬酸的技术;CN200910199533.6和CN201511019785.8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γ-癸内酯的技术;CN201210463413.4和CN201310282059.X公开了一种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赤藓糖醇的技术;CN201610304562.4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环氧油酸的技术;CN201010578594.6和CN201310481832.5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α–酮戊二酸的技术;CN201410243227.9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β-胡萝卜素的技术;CN201510599954.3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低聚果糖的技术;CN201510600511.1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低聚半乳糖的技术;CN200510112638.5和CN200810172116.8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脂肪酶的技术;CN201180041064.0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罗解脂酵母生产二十碳五烯酸的技术。以上已公开的资料说明,亚罗解脂酵母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很广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多元醇在食品、化工领域的应用很广,木糖醇和赤藓糖醇分别属于五碳多元醇和四碳多元醇,它们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日化等领域。在世卫组织呼吁全球减糖的大背景下,木糖醇、赤藓糖醇这些热量低、糖尿病人适用、口感舒适且具有一定健康功能特性的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CN201310282059.X详细公开了一种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亚罗解脂酵母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亚罗解脂酵母及工艺。虽然其质量转化率较之前的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最高达到63.2%,但是需要在补料或连续发酵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且发酵至细胞密度OD600值为20或以上时,还需要用酸调节pH值为3.1~4.0,步骤较为繁琐。另外,CN201310282059.X中提到的亚罗解脂酵母不能同化利用木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株乳亚罗解脂酵母BBE-17(Yarrowia Lipolytica BBE-17),其于2017年1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027,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可用于高转化率发酵生产赤藓糖醇,全程无需调节pH,操作简便,并具有发酵D-木糖生产木糖醇的潜在可能。
所述亚罗解脂酵母BBE-17rR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是从土壤中通过高葡萄糖浓度培养基自然筛选得到的。能同化利用木糖,可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赤藓糖醇,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化率高,无需调节pH,操作简便。
本发明还提供应用所述亚罗解脂酵母BBE-17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方法,将亚罗解脂酵母BBE-17活化后,接入发酵培养基中,于28-31℃,通风发酵。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120g/l,酵母粉10-15g/l,柠檬酸铵3-7g/l,硫酸镁0.3-0.6g/l,磷酸二氢钾0.25-0.34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活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100g/l、酵母粉8-12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