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汉字与孟加拉语的互通互识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0506.5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艾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朝君 |
主分类号: | G06F17/28 | 分类号: | G06F17/28;G06K9/62;G06K9/34;G06F16/21;G06F16/5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汉字字形 汉字 互通 查询 汉字字形特征 数据映射 网络服务 系统实现 字串 算法 数据库 中文 应用 学习 | ||
本发明涉一种汉字互通互识孟加拉文的系统实现方法,包括根据孟加拉文互通互识汉字字形的方法和根据汉字字形查询对应孟加拉文的方法:根据孟加拉文互通互识汉字字形的方法中包括建立汉字字形与对应孟加拉文的数据映射和实现网络服务,提供互通互识功能两个步骤;根据汉字字形查询对应孟加拉文的方法中包括建立汉字字形特征字串数据库和汉字字形识别的实现方法及算法两个步骤,本发明具有独创性,应用本方法建立的汉字互通互识孟加拉文系统,供汉字的爱好者根据孟加拉文查出其对应汉字的写法,以及供汉字的学习者在看到某个汉字的字形之后,查询其对应的孟加拉文,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学习汉字,有利于中文汉字在全世界范围的推广、使用。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汉字与各种语言的互通互识领域,尤其涉及一宗应用在中文与各种语言互通互识系统中的中文与孟加拉文直接互通互识的实现方法。
2.背景技术
文字为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交流之工具,中国历史悠久,文字巨多,为说汉语的人类通用。汉字使用人数目前世界第一,传承中国5000年文化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汉字所传播的文化精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黏合剂。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分久必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承载的文化始终是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
汉字是联合国官方文字之一,所有文件必须翻译成汉字存档,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学习汉语\汉字的外国人日渐增多。随着中国在世界所拥有的历史地位,中华名族的精髓——汉字,也应当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然而要想使汉字文化推广的更快更广,就需要借助当今的高科技,建立一套中文汉字与世界各国语言文字互通互识系统,该系统要将每个汉字采集到该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汉字学习者用能够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访问该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信息被反馈到终端上,学习者从而根据世界各种语言文字查询汉字字形或者根据汉字字形查询对应的世界各种语言文字,要想建立这套中文汉字互通互识世界各种语言文字系统,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应用在中文与各种语言互通互识系统中的中文与孟加拉文直接互通互识的实现方法。
一种中文直接互通互识孟加拉文的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孟加拉文互通互识汉字字形的方法和根据汉字字形查询对应孟加拉文的方法。
所述的根据孟加拉文互通互识汉字书字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汉字字形对应孟加拉文的数据映射:把所有的孟加拉文翻译写成汉字字形,将写好的汉字字形扫描成电子版,每一个字生成一个图片,保存成以相对应的孟加拉文命名的jpeg格式图片文件,jpeg格式图片文件与对应的汉字一对一映射,建立数据库。
步骤2)、实现网络服务,提供汉字与孟加拉语的互通互识功能:在与互联网相连接的硬件上安装具有汉字互通互识孟加拉文功能的汉字文本输入框,供用户输入汉字,所述的汉字文本输入框与存放有jpeg格式图片文件的数据库相连接,用户在汉字文本输入框上选择孟加拉文互通互识功能,后台服务根据汉字从孟加拉文与汉字字形图片映射的数据库中查询孟加拉文对应的图片,并传输到客户端,然后在客户端上显示出来,供用户查看、使用;
所述的根据汉字互通互识对应孟加拉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汉字字形特征字串数据库;
把所有的孟加拉文编译写成对应的汉字,将写好的汉字扫描成电子版,每个字生成一张图片,保存成以相对应的孟加拉文命名的JPEG格式图片文件,分别对每个图片文件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特征字串,特征字串的生成方法如下:
第一步,图像读取;
将以上生成的以相对应的孟加拉文命名的JPEG格式的原始图片读取到图片处理软件中;
第二步,颜色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朝君,未经艾朝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