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源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1392.6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冯荣;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72300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互补 冷热 沼气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源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和循环泵组成的太阳能利用装置,恒温沼气发生器、沼气热水器、沼气净化和储存装置组成的沼气生产利用装置,高温水箱、低温水箱、节流阀、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组成的热泵装置,风机、挡水板、喷淋器、换热器、空气预热器、接水盘、喷淋水箱和喷淋泵组成的能源塔,置于高温水箱中的生产生活热水的换热器等组成;其中的高温水箱与恒温沼气发生器相连,能源塔与高温水箱和低温水箱相连,储热水箱与高温水箱、低温水箱和空气预热器相连,沼气热水器与高温水箱相连,排出的烟气由管道引入空气预热器下部排出。系统在稳定供应冷热沼气的同时还实现能量的高效梯级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热能、生物质能和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多能源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的多层次用能需求,是缓解能源供应的严峻形势,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可再生能源受地理、气候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分布特征显著,空气湿度较大导致空气热能相对丰富,太阳能相对欠丰富,阴雨天易发且持续时间长,而生物质能在农村储量丰富。
能源塔热泵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和生物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技术是利用该地区空气热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单项技术。其中能源塔热泵技术是非常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空气热能利用技术,它以能源塔作为热泵的冷热源,负责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在冬季利用冰点低于0℃的介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提取蕴藏在低温、高含湿量环境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利用卡诺循环达到制热目的,由于采用了低冰点的工质,不仅吸收显热,还会吸收水蒸气凝结成液体产生的相变潜热,但能源塔热泵的性能依然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而且当能源塔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空气中水蒸气露点温度且低于0摄氏度时同样会结霜,需要额外的融霜设备和能量,太阳能集热技术是利用太阳能最广泛的技术,但受太阳能间歇性影响巨大,需要配套储热系统,生物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可在10℃~65℃进行,产气速率随温度的提高呈驼峰形,存在两个产沼气高峰:一个在37℃左右,另一个在52℃左右,后者在一定容器中相同时间内处理生物质能力和产沼气量是前者的2~2.5倍,同时,一个高效稳定的沼气生产系统必须保持反应器内的温度恒定,因此,必须要求有热源提供热量,太阳能、各类余热、热泵等都可用作增温热源。
可以看出,这些技术受气候周期性变化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均不同程度存在供能单一、稳定性差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从单项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其推广应用;但将各单项技术进行有机集成,扬长避短,则为满足用户多层次用能需求和实现稳定高效供能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太阳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除能连续稳定高效供能外,还能实现能量的高效梯级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能源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太阳能集热器1、储热水箱2和循环泵P1组成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由恒温沼气发生器3、沼气热水器5、沼气净化和储存装置4组成的沼气利用装置,由高温水箱6、低温水箱9、节流阀7、压缩机8、蒸发器H5和冷凝器H6组成的热泵装置,由风机10、挡水板11、喷淋器12、换热器H7、空气预热器H8、接水盘13、喷淋水箱14和喷淋泵P6组成的能源塔,和置于高温水箱6中的生产生活热水的换热器H3等组成。
所述的高温水箱6通过循环泵P3和管道与置于恒温沼气发生器3中的换热器H1相连。
所述的能源塔通过循环水泵P5、阀门V10、阀门V12和管道与高温水箱6相连,还通过循环水泵P5、阀门V11、阀门V13和管道与低温水箱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1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