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2403.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4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倩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B1/06;A61B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儿科 诊疗 口腔 撑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撑柱,所述咬合器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等角度对称分布的两组以上冷光灯,所述通孔的内侧靠近冷光灯的一端设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远离咬合器的一侧设有微型摄像机,所述通孔的内部一侧设有弧形压舌板,所述弧形压舌板通过转动轴与咬合器连接,所述微型摄像机和冷光灯电连接外部控制板,下巴支撑台和头部固定台可以解决患儿因为不适,挣扎哭闹无法进行诊疗的情况,咬合器设有的冷光灯和弧形压舌板,可以进行精确治疗,咬合器外侧设有的U型通槽,可以很好的保护患儿的口腔,操作简单,使医务人员的诊断更加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有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其中如果患者是十二岁以下的儿童,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诸多不变,例如在诊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压舌板,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当压舌板下压舌头时,患儿会条件反射紧闭口腔,不能一直张大口腔,使得医生无法继续进行诊断,如申请公布号CN20404959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所述限位槽呈等腰三角形状,所述卡槽和限位槽相配合,所述支撑杆在卡槽中移动,所述限位杆铰接有推拉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诊疗等特点,但是该口腔撑开器还是不能解决患儿可能因为不适,挣扎哭闹的情况,不能让医务清洗的观察患儿的口腔,不能很好的保护患儿的口腔。
为此,我们公布了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可以解决患儿可能因为不适,挣扎哭闹无法进行诊疗的情况,可以让医务清晰的观察患儿的口腔,并在诊疗后也能观察患儿的情况,进行精确治疗,可以很好的保护患儿的口腔,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均设有T型滑槽,所述支撑柱通过T型滑槽连接有四组T型滑块,其中两组T型滑块之间设有下巴支撑台,所述下巴支撑台的形状为弧形,另外两组T型滑块之间连接有头部固定台,所述头部固定台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支撑柱远离T型滑块的一侧均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与支撑柱内部的T型滑槽连通,所述T型滑块靠近矩形通槽的一侧连接有紧定螺栓,所述紧定螺栓与支撑柱之间设有垫板,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通过对称分布的两组系带连接有咬合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咬合器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等角度对称分布的两组以上冷光灯,所述咬合器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靠近冷光灯的一端设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远离咬合器的一侧设有微型摄像机,所述通孔的内部一侧设有弧形压舌板,所述弧形压舌板通过转动轴与咬合器连接,所述微型摄像机和冷光灯电连接外部控制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压舌板的下侧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贯穿咬合器并连接有球形手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咬合器的外侧设有U型通槽,所述咬合器远离支撑柱的一端为漏斗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巴支撑台的上侧设有软垫,所述头部固定台的下侧设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下巴支撑台和头部固定台可以解决患儿因为不适,挣扎哭闹无法进行诊疗的情况,咬合器设有的冷光灯和弧形压舌板,可以让医务清晰的观察患儿的口腔,而微型摄像机可以在诊疗后也能观察患儿的情况,进行精确治疗,咬合器外侧设有的U型通槽,可以很好的保护患儿的口腔,操作简单,使医务人员的诊断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倩,未经刘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2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