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流化催化裂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3245.2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1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田辉平;宋海涛;孙言;姜秋桥;王鹏;张杰潇;张万虹;李家兴;达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22 | 分类号: | B01J27/22;B01J37/08;B01D53/86;B01D53/56;B01D53/62;C10G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降低 co nox 排放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以及 流化 催化裂化 | ||
1.一种流化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烃油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然后将接触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不完全再生,所述催化剂包括催化裂化催化剂和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所述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由无机氧化物载体以及负载在无机氧化物载体上的Fe和Co组成,以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所述无机氧化物载体的含量为84-90重量%,以氧化物计,Fe和Co的总含量为10-16重量%;
所述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能够降低NH3、CO和NOX的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以氧化物计,Fe与Co的重量比为1:(0.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以氧化物计,Fe与Co的重量比为1:(0.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以氧化物计,Fe与Co的重量比为1:(0.4-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Fe至少部分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所述组合物中的Co至少部分以单质钴的形式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的XRD图谱中,在2θ为42.6°、44.2°和44.9°处有衍射峰。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铝、沸石、尖晶石、高岭土、硅藻土、珍珠岩和钙钛矿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载体选自氧化铝、尖晶石和钙钛矿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载体为氧化铝。
10.一种流化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烃油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然后将接触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不完全再生,所述催化剂包括催化裂化催化剂和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所述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无机氧化物载体的前驱体、Fe的前驱体、Co的前驱体和水混合打浆,得到浆液,将所述浆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进行焙烧;
其中,无机氧化物载体的前驱体、Fe的前驱体和Co的前驱体的用量使得,以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所述无机氧化物载体的含量为84-90重量%,以氧化物计,Fe和Co的总含量为10-16重量%;
所述能够降低CO和NOx排放的组合物能够降低NH3、CO和NOX的排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在含碳气氛下进行,温度为400-1000℃,时间为0.1-10h。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50-650℃,时间为1-3h。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含碳气氛由含有含碳元素的气体提供,所述含碳元素的气体选自CO、甲烷和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含碳元素的气体为CO。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含碳气氛中CO的体积浓度为1-2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含碳气氛中CO的体积浓度为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32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