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的场段正负极系统及接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4700.0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0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鹏;王军平;杨建兴;王立天;赵勤;高云霞;王正;王龙;张昊然;陈怀鑫;苏鹏程;陈敏;肖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3/00 | 分类号: | B60M3/00;B60M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回流 供电 制式 场段正 负极 系统 接地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的场段正负极系统及接地系统,包括正馈线系统、负回流系统和行走轨及接地系统,所述正馈线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正馈线电缆、隔离开关、接触网和连接电缆;所述负回流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负回流电缆、专用回流轨、隔离开关和连接电缆;所述行走轨及接地系统采用走行轨作为接地系统的一部分,将其接地,将场段内的钢轨通过均流电缆连接为一体,并通过电缆接至牵引变电所的接地母排,车库内钢轨直接接地。本发明可实现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正线与场段供电制式的统一,避免车辆因供电制式不同产生的切换时间,进而影响运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的场段正负极系统及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国内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越来越多,许多新兴城市正在规划和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均采用正极接触网或者接触轨供电、负极通过钢轨回流的方式,在该方式下,停车场、车辆段的牵引供电系统主要包括正极的接触网和负极的走行轨。其中正极按照各区域的功能,划分为不同供电分区,具体如附图1所示;负极考虑到杂散电流的影响,将车库外的所有走行轨通过电缆接为整体,车库内的走行轨通过电缆接为整体,并在库外和库内之间设置绝缘节及单向导通装置,具体如附图2所示。负回流系统的接线方式是建立在采用走行轨回流条件下,为了防止杂散电流的泄漏,尽量增加回流点和均流电缆,减少回流回路的阻抗,同时防止库内钢轨接地后杂散电流的泄漏。但是,即使采取了上述措施,仍然存在杂散电流在场段泄漏的问题,存在因保护运营维护人员产生的钢轨接地的需求与因防止杂散电流泄漏产生的钢轨绝缘的需求间的矛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的场段正负极系统及接地系统,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的场段正负极系统及接地系统,包括正馈线系统、负回流系统和走行轨及接地系统;
所述正馈线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正馈线电缆、隔离开关、接触网和连接电缆;所述接触网按照线路功能,结合馈线的供电能力及故障影响范围,划分为若干分区,各分区由同一牵引变电所馈出的不同正馈线电缆通过不同隔离开关供电;各接触网分区之间通过隔离开关连接;所述隔离开关与负回流系统中所述隔离开关一起组成双极隔离开关,在场段库内设置带接地刀闸的双极隔离开关;在场段库外设置不带接地刀闸的双极隔离开关;
所述负回流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负回流电缆、专用回流轨、隔离开关和连接电缆,单独设置所述专用回流轨作为牵引回流用轨,将其按照与接触网对应的分区方式划分为不同分区,各分区由同一牵引变电所馈出的不同负回流电缆通过不同隔离开关供电;各专用回流轨分区之间通过隔离开关连接;所述隔离开关与正馈线系统中所述隔离开关一起组成双极隔离开关,在场段库内设置带接地刀闸的双极隔离开关;在场段库外设置不带接地刀闸的双极隔离开关;
所述走行轨及接地系统采用走行轨作为接地系统的一部分,将其接地,将场段内的走行轨通过均流电缆连接为一体,并通过电缆接至牵引变电所的接地母排,车库内走行轨直接就地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开关为双极隔离开关,其中,在场段库内设置带接地刀闸的双极隔离开关;在场段库外设置不带接地刀闸的双极隔离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采用单独设置的专用轨作为回流轨,解决了场段杂散电流泄漏的问题。
(2)本发明由于采用单独设置的专用轨作为回流轨,解决了因保护运营维护人员产生的钢轨接地的需求与因防止杂散电流泄漏产生的钢轨绝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3)本发明可实现专用轨回流供电制式下,正线与场段供电制式的统一,避免车辆因供电制式不同产生的切换时间,进而影响运营效率。
(4)本发明可将库内接触网与专用回流轨一起接地,保证运营维护人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4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