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混凝土墙板类构件钢丝绳绕行拼接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5511.5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2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民;刘旭;雷斌;赵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72 | 分类号: | E04B2/72;E04B1/61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梁天彦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墙板类 构件 钢丝绳 绕行 拼接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类构件钢丝绳绕行拼接结构及方法,拼接对象为墙板状的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第一/二预制构件垂直于拼接面向内设置有一组光滑曲线形的第一/二穿绳孔,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相对拼接对象横向交错、纵向一致,孔口相切;钢丝绳依次交错绕行穿过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以连接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墙板类拼接预制构件四周出筋带来的预制构件边模复杂、生产效率低下、运输吊装操作困难等问题;解决了现有预制拼装楼板结构叠合浇筑带来的现场大量湿作业问题以及无法在预制工厂完成装饰层施工问题;解决了现有预制拼装墙板结构灌浆套筒连接带来的施工质量与效率低下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类构件拼接连接结构及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业飞速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迫使人们寻求建筑业的新出路。当前,以预制装配式建筑为特征的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领域实现低碳、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预制和装配施工效率以及服役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墙板类结构构件的连接(尤其面内拼接)在整个连接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其现有连接方式效率较低。
墙板类结构构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楼板,二是剪力墙。楼板目前主要采用叠合浇筑的方式连接,其中预制板往往需要四个侧面伸出连接用钢筋,这造成了边模复杂且非标准化,难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严重影响预制板的生产效率;同时,四边出筋也给堆放、运输和吊装等过程带来了困难;另外,叠合浇筑也导致现场湿工作量很大,且无法实现楼面装饰层预制化,与预制装配化技术路线相背离。
剪力墙目前主要采用拼缝后浇方式连接,其中预制墙片往往需要三个侧面伸出连接用钢筋,另一个侧面留出灌浆套筒。这种连接方式也造成了边模复杂且非标准化,难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严重影响预制墙片的生产效率并给运输和吊装等过程带来了困难;另外,灌浆套筒连接的灌浆施工技术稳定性差,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类构件钢丝绳绕行拼接结构及方法,解决现有墙板类构件拼接方式中预制构件多侧面出筋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运输和吊装操作困难、以及现场湿工作量大、灌浆套筒连接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类构件钢丝绳绕行拼接结构,拼接对象为墙板状的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第一预制构件垂直于拼接面向内设置有一组光滑曲线形的第一穿绳孔,第二预制构件垂直于拼接面向内设置有一组光滑曲线形的第二穿绳孔,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相对拼接面横向位置交错、纵向高度一致,且相邻的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位置相切。
优选的,钢丝绳依次交错绕行穿过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以连接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相同的预制构件上,即同时固定在第一预制构件上,或同时固定在第二预制构件上。
优选的,除钢丝绳穿入端和穿出端的两个穿绳孔外,所述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为直径相同的半圆形曲线通道,相邻两个第一穿绳孔/第二穿绳孔的间距与所述半圆形曲线的直径相等。该方案仅为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优选方案,根据避免钢丝绳出现尖锐转角的原则,只要相邻两个穿绳孔满足位置相切即可,除了上述的半圆结构,也可以是两端直线延伸出来的U型结构、不到半圆的弧形结构或大于半圆的弧形结构都是可以的。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穿入端和穿出端的两个穿绳孔为直径与所述半圆形曲线的直径相等的1/4弧形曲线通道。该方案是基于半圆形的穿绳孔进行的设计,若穿绳孔设计不是半圆形,也可以根据具体设计具体调整,以避免钢丝绳出现尖锐转角为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5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