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浮选橄辉岩型钛铁矿的组合捕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6873.6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0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华;卢忠远;田佳;巫侯琴;彭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D101/02;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浮选 橄辉岩型 钛铁矿 组合 捕收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浮选橄辉岩型钛铁矿的组合捕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钛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钛白工业的崛起,我国对钛精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最大的钛铁矿岩矿矿床在四川的攀西地区,但是该地区的钛磁铁矿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目前大部分矿山已进入中深部开采。攀西四大矿区(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越往深部开采,辉长岩、辉石岩的比例逐渐减少,而橄辉岩、橄榄岩的比例逐渐增多。这类橄辉岩型钛磁铁矿中含有大量脉石矿物如橄榄石、钛辉石、绿泥石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复杂。同时由于这些脉石矿物与有用矿物钛铁矿可浮性相似,利用传统浮选药剂对它们进行浮选,选择性差,回收率低,难以获得较好的工业选矿指标。
虽然一些用于普通钛铁矿的捕收剂已成功研发出来,但这些捕收剂要么难以获得较高品位钛精矿,要么在获得较高品位钛精矿(45%以上)时,回收率较低。另外,这些捕收剂的配制体制过于复杂,常需要乳化剂,且药剂用量较大。如CN 105583084 A公布的捕收剂的配制体制复杂,且需大量的对环境有害的碱液,该专利的捕收剂的回收率较低,不超过82%;如CN 104971826 A公布的捕收剂不仅配制体制复杂,且回收率仅为60%多;如CN 102489410 B公布的捕收剂不仅配制体制复杂,且为了获得较高的品位和回收率,需在浮硫后再经过一粗三精操作,工序较为繁杂;如CN 104117435 A公布的捕收剂不仅配制体制复杂、精选次数需三次以上且回收率较低;虽然CN 102600985 A提供的捕收剂虽然配制体制较简单,在选矿时小幅提高了精矿品位并较低了硫酸用量,但是其回收率仍然很低。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对于橄辉岩型钛铁矿选矿的难度还在于该类型矿物原矿的品位通常较低,一般为17~18%,如何将低品位原矿进行选矿获得高品位精矿,是本领域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浮选橄辉岩型钛铁矿的组合捕收剂,该组合捕收剂由组分A、组分B和水组成,其中,组分A为油酸或氧化石蜡皂,组分B为伯胺盐或季铵盐;
其中,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9:1~12:1,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之和与水的重量的重量比为1:4~19;
所述橄辉岩型钛铁矿的原矿品位不高于18%。
所述伯胺盐包括十二胺盐酸盐或十四胺盐酸盐。
所述季铵盐包括十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油酸。
优选的,所述组分B为十二胺盐酸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分A为油酸,所述组分B为十二胺盐酸盐。油酸与十二胺盐酸盐的重量比为10:1。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制备上述组合捕收剂的方法,所述方法为:
按所述重量关系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再按所述重量关系加入水,在40℃~60℃水浴恒温条件下,搅拌20~30分钟,即得。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捕收剂在浮选橄辉岩型钛铁矿方面的应用。
在所述应用时,组合捕收剂使用的浮选矿浆的pH范围为5.0~10.0,浮选温度为10~25℃,组合捕收剂的用量为1800~2200g/t原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组合捕收剂应用于橄辉岩型钛铁矿浮选时具有很好的浮选指标(精矿品位达46%以上,回收率达86%以上),且达到上述浮选指标时所需精选次数仅为2次,本发明可减少约三分之一左右的药剂用量。同时本发明捕收剂对浮选条件要求宽松,且具有较好的耐硬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浮选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组合捕收剂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按照重量比9:1~11:1称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为油酸或氧化石蜡皂,组分B为伯胺盐或季铵盐。伯胺盐为十二胺盐酸盐或十四胺盐酸盐。季铵盐为十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步骤2,将步骤1所称取的药剂(组分A和组分B)用10倍于药剂重量的水稀释,并在在50℃水浴恒温条件下,搅拌2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组合捕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68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