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磺酸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8133.6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强;李明;蔡帆;叶连宝;杨梦蝶;许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255 | 分类号: | A61K31/255;A61P35/00;C07C303/28;C07C309/7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磺酸酯类 化合物 制备 宫颈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磺酸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磺酸酯类化合物为如下化学式中的一种:(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苯磺酸酯、(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对甲苯磺酸酯。本发明结合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凋亡检测和抑制宫颈癌细胞株活性上验证了上述化合物的效果,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具备显著的抑制宫颈癌细胞活性效果,且低毒、高效、稳定,丰富了抗癌化合物库,为制备抗癌药物或药物组合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磺酸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全年发生宫颈癌528 000例,年死亡数为266 000例,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16年美国新发宫颈癌12 990例,死亡4120例。85%宫颈癌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中宫颈癌居癌症死因的首位,形势严峻。目前,有能治愈宫颈癌的治疗措施多是手术切除,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于中晚期才能诊断出,常予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但鉴于宫颈癌年轻化的趋势和术后生育功能的丧失等特点,多数患者选择经皮治疗、射频消融、动脉栓塞、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法,为患者后期的治疗创造机会。其中,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稳定瘤体生长、改善症状体征、减毒增效、预防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的作用尤为重要。
从传统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有效部位或活性成份治疗宫颈癌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和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化疗效果,开发和寻找新型的抗癌药物亦是研究的重要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磺酸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申请人前期研究表明松针油中有效成分α-蒎烯具有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多种诱导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以下两种α-蒎烯的衍生物(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苯磺酸酯(简称化合物A)和(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对甲苯磺酸酯(简称化合物B)存在抗宫颈癌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磺酸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磺酸酯类化合物为如下化学式中的一种:
(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苯磺酸酯;
(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对甲苯磺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载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α-蒎烯加入溶剂溶解;
S2.在S1溶解的溶液中滴加SeO2和V2O5,反应完成后回收溶剂,加入有机层萃取,有机层经洗涤分离有机层,干燥,抽滤,回收溶剂,即得化合物I
S3.称取纯化后的S2中化合物I,加入溶剂及缚酸剂,冰浴搅拌下加入磺酸类化合物或者磺酰氯类化合物,加热回流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8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