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人员可穿戴心电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8785.X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王璟璟;王玮;马纪龙;张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408;A61B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52 | 代理人: | 肖峰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人员 穿戴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监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人员可穿戴心电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矿产开采大多为井下作业,安全是矿井生产中的首要工作。目前发展的矿井监控和自动化系统已经从单纯的模拟量、数字量测量扩充至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感知,覆盖了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采掘工作面和矿井通风、排水、供电、运输等设备工况参数以及矿井瓦斯浓度等环境信息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井下恶劣作业环境和超负荷体力劳动严重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的健康异常情况,对预防事故发生、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为突发事故救援提供重要信息。然而,现有的大部分煤矿安全平台重视对地质条件、生产环境和采掘设备的监控以及井下人员的定位、通讯、调度广播等,较少涉及对井下人员自身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目前已经发展了一些对井下人员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公开号为CN 10458595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实时监测矿工健康的智能头盔装置。采用反射式光电感应心率传感器,在头盔的内部安装一个紧贴矿工的头部的光传感器,同时在后脑勺的位置布置一个处理器,收集矿工的心率信息并传输到地面调度室,实时监测矿工的身体状况。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843589 U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以耳机为终端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井下人员健康监测系统,设置有心率传感模块、体温传感模块、对讲装置模块、LED报警模块等,实时测量人员的心率和脉搏,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反馈给监控中心。
公开号为CN 104763463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智能个人安全系统,包括人体生命状态的检测与识别单元、煤矿井下实时环境参数采集与分析单元、非实时语音通信单元和井下通信单元。其中,人体生命状态的检测与识别单元用于实现对人体体温、心率和呼吸的实时检测,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器。煤矿井下实时环境参数采集与分析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救援和遇险人员所在环境参数。非实时语音通信单元,用于实现紧急情况下井上指挥人员和井下被困人员的语音通信。井下通信单元,基于Mesh搭建具有双冗余特征,利用井下已有的以太网。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1)所使用的健康状态传感器需要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直接将信号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耗能较大,因而需要高能量电池进行供电,导致传感器体积较大,且只能设置在头盔、衣服、挂件、耳机等外部设备中,给井下人员工作带来不便;(2)目前所使用的传感器因设置位置、连接线复杂等原因不能与身体长时间舒适接触,因而仅能探测心率、脉搏、呼吸等简单健康指标,无法实时给出心电信号等需要接触皮肤才能采集的人体重要健康信息,且信号容易受到井下复杂环境的干扰,不利于判断井下人员的健康综合状况。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井下人员健康监测设备存在的,体积大,无法实时给出心电信号等需要接触皮肤才能采集的人体重要健康信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人员可穿戴心电监测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人员可穿戴心电监测装置,包括柔性传感器组件和个人终端组件,柔性传感器组件与个人终端组件无线连接;
所述柔性传感器组件包括用于粘贴到人体上的粘接部,粘接部上粘贴有金属薄膜电极和柔性电路,金属薄膜电极与柔性电路电连接;
所述个人终端组件包括供电部分和处理分析部分,供电部分为柔性电路无线供电,处理分析部分无线接收柔性电路检测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分析。
优选地,所述金属薄膜电极有两个,两个金属薄膜电极分别连接在柔性电路的两侧,所述柔性电路包括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上设置有受电线圈、无线电源模块、心电信号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发射模块。
优选地,所述无线电源模块、心电信号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均被受电线圈环绕在中间,受电线圈与无线电源模块电连接,无线电源模块分别与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和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无线通信发射模块与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心电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两个金属薄膜电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薄膜电极导电部分为网格形状,金属薄膜电极导电部分宽度为50微米至100微米,厚度为100纳米至500纳米,金属薄膜电极中每个网格的长度为其宽度的2至5倍。
优选地,所述供电部分包括电池,电池连接有无线供电模块,无线供电模块连接有供电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87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驾驶舱调节系统
- 下一篇:蓄电池固定支架及蓄电池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