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TCS‑2级列车应答器报文快速编码解码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1587.9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7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帅;赵金磊;张豪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8 | 代理人: | 黄红梅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cs 列车 应答器 报文 快速 编码 解码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文编码解码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CTCS-2级列车应答器报文快速编码解码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应答器是重要的核心组件,是不可缺少的设备。应答器需要向列控主机上传线路基本参数、线路速度信息、临时限速信息、车站进路信息、道岔信息和特殊定位信息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列控主机控制列车运行、调速和制动的依据,因此应答器报文数据的准确性、传输的安全性对列控系统至关重要。应答器报文格式分为长报文1023位和短报文341位,目前国内采用的都是长报文1023位。列控系统中,对报文的编码格式有标准要求,编码有如下特性:①信息量大,用户信息为830位;②对各种类型传输错误有安全证明;③报文所有位的倒置都可以由解码器识别;④传输不需要从报文首位开始(或结束),对于报文循环移位的检测过程是完全透明的;⑤预留格式变化。目前的编码解码方式效率低。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简单清晰、稳定性强、效率高的CTCS-2级列车应答器报文快速编码解码实现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CS-2级列车应答器报文快速编码解码实现方法,编码过程将以字节数组方式存放的应答器报文转换成编码位流,对编码位流进行包括分组、加扰和校验的编码过程;解码过程将以字节数组方式存放的应答器报文转换成解码位流,对解码位流进行包括检测和解扰的解码过程。
基于上述,编码步骤包括1)将以字节数组存储的830位应答器报文转换为编码位流存储,对编码位流按10位进行分组,共分为83组;2)用12位加扰位对应答器报文的数据位进行加扰;3)将加扰后的编码位流组每10位作为一个整数,依据每组整数实际值的大小作为元素索引,映射到元素个数为1024的字母表中,字母表中元素均为11位,以完成10位到11位码字的转换;4)对加扰转换后的编码位流组进行修正约束条件检查,若满足则进行编码步骤5),若不满足则向后选择最小满足修正约束条件要求的扰码,返回编码步骤2)重新计算;5)采用10位的额外修正位,对前面938位数据进行校验,生成85位校验位;6)对整个报文数据进行修正约束条件检查,若满足则编码过程完成,若不满足则返回编码步骤5)重新计算。
基于上述,编码步骤6)中,如果10位额外修正位遍历完,整个报文数据仍不满足修正约束条件,则再返回编码步骤2)重新计算。
基于上述,解码步骤包括1)对解码位流中的913位报文位流进行反转检测;2)对3位控制位进行正确性检测;3)计算85位校验位,并与解码位流中的85位校验位进行比对,以验证正确性;4)对解码位流从字母表中进行逆映射,取得编码位流;5)取得12位扰码,对编码位流进行解扰还原。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将应答器报文先转换为位流,能够快速进行分组,提高编码解码效率,此外在加扰后即进行首次约束条件检查,可以提前发现不合要求的扰码,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其具有设计科学、简单清晰、稳定性强、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CTCS-2级列车应答器报文快速编码解码实现方法,编码过程将以字节数组方式存放的应答器报文转换成编码位流,对编码位流进行包括分组、加扰和校验的编码过程;解码过程将以字节数组方式存放的应答器报文转换成解码位流,对解码位流进行包括检测和解扰的解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1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