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波管的慢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3775.5 | 申请日: | 2017-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4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姚磊;姚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24 | 分类号: | H01J2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行波管的慢波结构,尤其是太赫兹频段的脊加载的行波管慢波结构。
背景技术
太赫兹波是频率介于微波与红外波段之间的电磁波,其在高速通信、安全检查、医学成像、和电子武器等多方面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而在传播高频率、大功率信号方面,真空电子器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波管功率大、频带宽、增益高、效率高和寿命长等特点使它成为众多真空电子器件中应用最广泛的器件。慢波结构是行波管中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行波管的性能。折叠波导是一种新型的全金属慢波结构,它在功率、带宽、散热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且它的结构简单,适合与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相结合,因此它是目前最具研究前景的太赫兹慢波结构。
慢波结构传统的加工方法有电火花加工和微洗削加工,但由于信号频率的增加,器件尺寸的减小,传统的加工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紫外光光刻电铸注塑(Ultraviolet LithographieGalanoformungAbformung,UV-LIGA)技术能很好地控制器件表面粗糙度,因此逐渐成为与太赫兹器件相适应的技术。
传统的折叠波导最大的不足在于耦合阻抗较小,这将导致注-波互作用效率不高,在太赫兹波段,折叠波导的这些不足会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波管的慢波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行波管的慢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n段折叠波导单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折叠波导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曲波导部、第一直波导部、第二弯曲波导部、第二直波导部、第三弯曲波导部,所述第一弯曲波导部和第三弯曲波导部关于第二弯曲波导部的中轴线对称;所述第一直波导部和第二直波导部关于第二弯曲波导部的中轴线对称;所述第一直波导部和第二直波导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中心电子注通道开口;所述第一直波导部和第二直波导部在行波管的H面方向所在的侧面上设置有脊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曲波导部的长度为第二弯曲波导部的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三弯曲波导部的长度为第二弯曲波导部的长度的一半。
可选地,所述中心电子注通道开口呈正方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波导部和第二直波导部的前后两个截面上设置有凹槽。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形状包括:矩形、渐变形、梯形中的任一种形状。
可选地,上述应用行波管的慢波结构在太赫兹频段,当应用在0.34THz为中心频段时,假设一个折叠波导单元的周期长为2P,第一直波导部和第二直波导部的长度为h,折叠波导单元的宽边长度为a,折叠波导单元的窄边长度为b,中心电子注通道的正方形边长为w,第一直波导部和第二直波导部的前后两个截面上的矩形凹槽的深度为t,所述凹槽的长度为l;则设置a=0.54mm、b=0.08mm、h=0.18mm、p=0.14mm、w=0.12mm、t=0.08mm、l=0.0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采用在直波导关于行波管的H面方向上设置脊加载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折叠波导的耦合阻抗值,而且还能扩展折叠波导的横向尺寸,使得在行波管的散热性能更好,功率容量更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行波管的慢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行波管的慢波结构的尺寸标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行波管的脊加载折叠波导的色散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行波管的脊加载前后耦合阻抗值的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行波管的脊加载折叠波导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行波管的脊加载折叠波导反射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行波管的脊加载折叠波导功率增益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行波管的脊加载折叠波导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弯曲波导部;
2-第一直波导部;
3-第二弯曲波导部;
4-第二直波导部;
5-第三弯曲波导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3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心镜头测量仪
- 下一篇:一种隐形眼镜检测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