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光金属配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5680.7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6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华;刘雪景;谢志元;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光 金属 配合 及其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红光金属配合物:其中,m为2,n为1或者m为3,n为0;R1独立的选自C1~C10的烷基、C1~C10的取代烷基,C6~C10的芳基;R2独立的选自C1~C10的烷基、C6~C25的芳基、C6~C25的杂环芳基;Ar为C6~C30杂环芳基。本发明以芳香基团连接芴作为主基团,同时以三苯胺为封端基团,两者的协同作用以及三苯胺的空间位阻效应降低了染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了在固态膜中三线态激子的自淬灭现象,同时三苯胺强烈的给电子效应有效使HOMO能级升高,从而降低带隙,光谱红移。本发明制备的红光至深红光磷光铱配合物在普通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有利于制备溶液加工型器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光金属配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以其低压直流电驱动、能耗小、易于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有部分产品成功产业化,并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
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分为荧光和磷光两大类。由于磷光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因此,过渡金属配合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铱配合物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合适的三线态寿命和高的发光效率,并且通过对第一和第二配体的调节能够实现不同波长的发光。
由于能量法则的限制,即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会随着光谱的红移而降低,相对于其他颜色,设计合成高效且高色纯度的红光磷光材料是一大难点。此外,宽带隙的主体材料和窄带隙的红光染料客体的HOMO和LUMO能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发光层中的客体材料充当电子或空穴的深陷阱,显著增加器件的工作电压。而且在主客体体系中尤其是在高掺杂浓度下磷光染料的自淬灭和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开号为ZL200710055980.5、ZL200510017140.0和ZL20071005593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类以咔唑单元为树枝的红光和绿光金属配合物。由于咔唑树枝具有很好的空穴传输能力,同时能起到对中心发光核的包裹作用,因此该类磷光材料非常适合于制备高效的溶液加工型掺杂以及非掺杂器件。其中,以绿光金属铱配合物为发光核的树枝状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可达53.2cd/A;但以红光金属铱配合物为发光核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则仅仅达到13.2cd/A。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红光(包括红光至深红光)金属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红光金属配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红光金属配合物:
其中,m为2,n为1或者m为3,n为0;
R1独立的选自C1~C10的烷基、C1~C10的取代烷基,C6~C10的芳基;R2独立的选自C1~C10的烷基、C6~C25的芳基、C6~C25的杂环芳基;Ar为C6~C30杂环芳基。
优选的,所述R1独立的选自C1~C5的烷基、C1~C5的取代烷基,C6~C10的芳基;所述取代烷基的取代基为卤素;所述R2独立的选自C1~C5的烷基、C6~C2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6~C2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芳基;所述杂环芳基的杂原子为O、S或N。
优选的,所述R1独立的选自甲基、三氟甲基、叔丁基或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