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汇流电梯及其调度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6312.4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庆;李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亿信大数据(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B66B5/00;B66B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1 | 代理人: | 江沣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汇流 电梯 及其 调度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汇流电梯,包括候舱区、舱体、数据采集装置、智能调度装置和电梯控制装置,所述候舱区包括电梯状态显示屏、上下行按钮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舱体包括汇流显示屏、功能按钮装置、左侧出入门、右侧出入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还提出一种电梯调度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读取电梯的所有状态数据;S2.读入每层楼等待乘客重量;S3.判断是否进行舱体汇合,是则转入步骤S5,否则所有电梯按原方案继续运行,转入步骤S6;S4.响应沿途的承载需求;S5.舱体汇合;S6.响应沿途承载需求;S7.运行到终点层,结束本次调度。本发明充分利用舱体的运载能力,提升了电梯利用率,同时缩短了乘客总体等待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汇流电梯及其调度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好的电梯调度方法能优化电梯的正常运行,它直接影响乘客等待电梯的时间、提高电梯运行的效率、降低电梯运行消耗的能量,同时减少电梯零部件的磨损,提高电梯的使用寿命。
传统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最短寻找楼层时间优先算法(SSTF-Shortest Seek Time First)、扫描算法(SCAN)、LOOK算法以及SAFT(Shortest Access Time First)算法。但这些算法无法实时响应乘客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实时电梯调度算法,包括最早截止期优先调度(EDF-EarliestDeadline First)算法、SCAN-EDF算法、PI(Priority Inversion)算法以及FD-SCAN(Feasible Deadline SCAN)算法。但这些算法都未考虑电梯候梯厅内实际乘客的分配方案,特别是对于并排的多台电梯,当某台电梯停靠候梯厅内后,乘客全部涌入电梯,导致了某几台电梯频繁满载运行,而另外的电梯只是运载少量的乘客运行甚至空运行,造成了某几台电梯的零部件加速磨损和电梯等待以及运送时间延长的现象。
现有电梯调度方法没有考虑电梯每个候梯厅内的实际乘梯人数与到站后实际下梯人数,不论电梯轿厢内是否还能载人,是否能够达到满载运行的状态,只要候梯厅内有唤梯指令并且符合电梯顺向运行的原则,电梯都会响应,导致了电梯多次停靠甚至无效停靠候梯厅的现象,造成电梯运行次数的增加以及等待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在楼层过高时,乘客等待时间会很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电梯利用率低下,乘客等待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汇流电梯及其调度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汇流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候舱区、舱体、数据采集装置、智能调度装置和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舱区包括电梯状态显示屏、上下行按钮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舱体包括汇流显示屏、功能按钮装置、左侧出入门、右侧出入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状态显示屏用于指示电梯所到达的楼层;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轿门前方的地面下,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在楼层等候乘客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显示屏,指示电梯开门方向;
所述功能按钮装置,实现楼层选择和功能性选择;
当需要汇流时在电梯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打开所述左侧出入门或所述右侧出入门,以实现乘客汇流;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舱体底部,用于采集该舱体内乘客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来自所述候舱区和所述舱体的数据信号,包括获取来自所述上下行按钮的信号,以得到来自各楼层的电梯使用需求,获取来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以得到各楼层等候乘客的重量,获取来自多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以分别得到各个舱体内乘客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亿信大数据(武汉)有限公司,未经中天亿信大数据(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育训练管理系统
- 下一篇:活塞式蓄能器低温性能试验冷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