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6829.3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桦;马俊杰;田炜;卢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4 | 分类号: | E04B5/14;E04B5/48;F21V33/00;F21V23/06;F24D3/14;F24D13/02;F24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顾正超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集成 楼盖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楼盖单元,用于形成密肋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横向支撑肋和多根纵向支撑肋,所述多根横向支撑肋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根纵向支撑肋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述第二方向,每根所述横向支撑肋与所述多根纵向支撑肋相交;其中,任意相邻两根横向支撑肋与任意相邻两根纵向支撑肋形成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上开设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肋和所述纵向支撑肋的数量分别为二根以上,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部分所述凹槽开设有所述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楼盖单元在工厂由预制模具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预制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冲压凸起,所述多个冲压凸起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冲压凸起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底板的背面,所述冲压凸起的外表面靠近所述底板的正面,所述内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凹槽的容置空间,所述钢筋混凝土在所述正面浇筑形成有一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两个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或所述第二槽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凹槽为非镂空结构。
5.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楼盖单元拼接而成的密肋楼盖,并还包括具有介质输送通道的功能模块,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穿过所述通孔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用于输送电或冷却物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楼盖单元通过混凝土拼接形成所述肋密楼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还包括地暖模块;所述密肋楼盖将一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上方的第二空间,所述地暖模块安装于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上,且所述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暖模块为采用多层结构的水地暖模块,且所述水地暖模块依次包括保温层、铝箔层、钢丝网层、地热导管层、混凝土层以及地面装饰材料层,所述密肋楼盖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平面,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平面上;所述地暖模块为采用多层结构的电地暖模块,且所述电地暖模块依次包括保温层、铝箔层、钢丝网层、地热电缆层、混凝土层以及地面装饰材料层,所述密肋楼盖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平面,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平面上。
10.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混凝土将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个楼盖单元拼接成密肋楼盖,所述密肋楼盖将一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上方的第二空间;
在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凹槽内安装功能模块,并将所述功能模块的介质输送通道穿过所述通孔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8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