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健康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6895.0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5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熙;张亚波;付迎春;雍文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50 | 分类号: | H04L43/50;H04L43/20;H04L41/06;H04L4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健康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健康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SDN控制器发送检测报文至位于叠加网Overlay中的源交换机,其中,该源交换机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机在该SDN控制器位于的网络中转发该检测报文;该SDN控制器接收到该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上送的检测报文,并依据该检测报文获取该检测报文的实际传输路径;该SDN控制器依据该检测报文的实际传输路径,和该检测报文的预设传输路径确定该网络的健康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相关技术中缺乏有效管理Underlay网络健康度的问题,实现对网络健康度的准确检测,便于后续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健康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随着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Network,简称为SDN)技术逐渐从概念走向成熟,进入了初步商用阶段。SDN一个主要的应用场景是Overlay网络的定义。
Overlay技术是指在物理网络上“叠加”一个软件定义的虚拟逻辑网络。这个逻辑网络被称为Overlay网络,而承载它的物理网络被称为Underlay网络。Overlay技术是一种将业务(逻辑)的二层网络构建在传统(物理)的三/四层网络报文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因此它的本质是一种隧道技术。
由于涉及跨数据中心访问这类希望实际组网对上层业务透明,以及虚机迁移时业务不中断(要求MAC、IP等参数不变)等场景,因此Overlay技术对数据中心来说非常重要。
鉴于此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整个Overlay网络健康程度的需求就相当迫切。目前业界的关注集中在网络节点是否故障、网络性能两个维度。
Overlay网络属于逻辑上的二层网络,在Overlay网络拓扑上显示为直接连接的交换机节点A、B,Underlay网络上可能存在多条路径。在这种前提下,运营商对网络流量可能有不同的规划。比如从均衡网络流量角度,大量源、目的IP不同的报文,统计上应当较为平均地分布在多条Underlay路径上;从保证流内报文保序角度,相同五元组(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类型)的报文,应当走同一条Underlay路径;从业务优先级角度,高优先级的业务应当走带宽大,距离短的Underlay路径。而实际网络流量是否符合规划,是Overlay网络健康度的一个重要维度。
针对相关技术中缺乏有效管理Underlay网络健康度方法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健康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缺乏有效管理Underlay网络健康度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健康度的检测方法,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为SDN)控制器发送检测报文至位于叠加网Overlay中的源交换机,其中,所述源交换机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机在所述SDN控制器位于的网络中转发所述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网络包括所述Overlay和/或承载网Underlay;所述SDN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上送的检测报文,并依据所述检测报文获取所述检测报文的实际传输路径;所述SDN控制器依据所述检测报文的实际传输路径,和所述检测报文的预设传输路径确定所述网络的健康度。
可选地,SDN控制器发送检测报文至位于叠加网Overlay中的源交换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网络中除所述源交换机之外的所有交换机发送流表,其中,所述流表用于指示交换机转发所述检测报文至其他交换机,并上送所述检测报文至所述SDN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SDN控制器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上送的检测报文,包括:在预设时间内,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上送的所述检测报文。
可选地,SDN控制器发送检测报文至位于叠加网Overlay中的源交换机之前,所述SDN控制器在所述检测报文中设置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