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网聚合链路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7298.X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2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乃安;席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W24/04;H04L1/22;H04L12/709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聚合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网聚合链路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蜂窝网络聚合链路控制方法可靠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其实现步骤为:蜂窝网拨号上网,再与实体网卡动态绑定,获取蜂窝模块返回的网络制式了;根据网络制式将链路放入对应的4G、3G、2G链路池中,获取蜂窝网络的频率信息;修改链路频率,若频率修改失败则修改网络制式,网络制式修改成功则进入链路选择模块,修改失败则舍弃该链路。根据额定带宽要求依次在4G、3G、2G链路池中选择数据链路,单条链路不满足额定带宽,则同时提供多条链路,共同分担数据传输任务,并提供冗余链路,本发明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移动设备和服务设备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蜂窝网络聚合链路控制方法,可用于移动设备和服务设备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蜂窝通信系统的用户吞吐量、上下行传输速率、系统覆盖和服务质量QoS都提出了新的标准。为满足新的系统需求,频率聚合技术、多入多出天线MIMO技术,协作通信技术都在不断被应用到现代通信系统。其中,频率聚合技术具有在频段内及跨频段整合无线信道的特性,用于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并减少时延。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抑制信道衰落,改善通信质量。蜂窝网链路聚合技术涵盖了频率聚合、MIMO和协作通信的各种优点。目前蜂窝网链路聚合技术研究主要有载波聚合技术和蜂窝协作通信技术。
许亮等在《LTE-Advanced下行链路载波聚合》中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技术是通过聚合方式将多个离散或者连续的小频带扩展成更宽的频带。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减少对现有系统物理信道和调制编码方案的影响,并且复用已有的系统频带资源。《LTE-Advanced下行链路载波聚合》详细分析了载波聚合的三种应用场景,即同一频带内连续基本载波、同一频带内非连续基本载波和不同频带内非连续的基本载波。并介绍了直接宽带聚合(单载波传输)和多载波传输两种载波聚合方法。最后提出了连续载波聚合方案和非连续载波聚合方案,并进行了简单的仿真分析。虽然载波聚合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和数据速率。但是没有很好的与蜂窝网络结合研究。不过对当前蜂窝网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寇明延在《蜂窝网协作通信及相关技术研究》中描述了蜂窝网协作通信的基本模式。协作通信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继信道容量理论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天线、用户资源作为信息传输的中转,通过增加冗余的有效空间来获取分集增益。协作通信技术是物理层MIMO技术的一种延伸分布式结构,但同时又可以融合到网络的MAC层和网络层,因此包含了信号协作传输、写作MAC和网络编码这三种类型。物理层协作技术是当前研究的主流协作技术,主要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的广播特性。主要有放大前向模式AF、解码前向模式DF和编码协作模式CF。《蜂窝网协作通信及相关技术研究》详细介绍了上述三种模式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总体来说,协作通信复杂度高,传输时延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不同的移动端多蜂窝网聚合链路控制方法,以实现蜂窝网络带宽的线性增加,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监测蜂窝网链路状态,获取网络状态:
若网络不可达,则重新拨号,当重播次数大于5,舍弃该条蜂窝链路;
若网络可达,获取制式信息,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进一步获取链路的网络地址IP和带宽,并根据制式信息将链路存入对应的链路池,其中链路池是自定义二维数组,存放链路IP和信号衰减RSSI,执行步骤(2);
(2)对国际标准规定的蜂窝网络通信频带进行分段处理,即以0Hz为起始值,以1KHz为区间间隔进行分段。通过串口指令AT获取蜂窝链路频率信息,并将链路标记为所属分段的取值范围;
(3)判断链路池中是否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制式和频段均相同的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7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航空发动机的预警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信号通信包的计算机配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