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浮纤、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7855.8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王华;李晓庆;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23/20;C08L51/06;C08K13/04;C08K7/14;C08K5/20;C08K5/134;C08K5/5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纤增强聚丙烯 综合性能 复合材料 浮纤 制备 防玻纤外露剂 润滑剂TAF 聚丁烯 聚丙烯 电子电器领域 产品表面 复配物 抗氧剂 相容剂 质量比 玻纤 改性 挤出 汽车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浮纤、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由聚丙烯30‑75份、防玻纤外露剂5‑15份、玻纤10‑50份、抗氧剂0.1‑0.5份、相容剂1‑5份经混合、挤出制备而成,所述防玻纤外露剂是聚丁烯与润滑剂TAF按质量比为9:1~14:1的复配物。本发明利用聚丁烯和润滑剂TAF改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保证材料的优良的综合性能,并改善产品表面质量,使改性后防浮纤、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更多地应用到汽车、电子电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浮纤、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轻量化、降本等需求,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已逐渐渗透到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
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分子量约8万-15万,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另外,聚丙烯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01%。聚丙烯成型性好,但因其收缩率大,约为1%~2.5%,所以制成厚壁制品易出现凹陷,故对一些尺寸精度较高零件,很难于达到要求。目前主要通过添加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可提高聚丙烯材料的强度、热变形温度和尺寸稳定性,扩大了聚丙烯材料的应用领域。
但加入玻纤后则容易出现浮纤的现象,并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浮纤问题、冲击性能下降严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玻纤与聚丙烯亲和性差,在流动性方面有差异,导致相容性差,玻纤易脱离树脂的束缚,滞留在模具表面,玻纤外露在制件表面形成浮纤现象。且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在刚性增加的同时,韧性损失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防浮纤、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浮纤、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聚丙烯30-75份、防玻纤外露剂5-15份、玻纤10-50份、抗氧剂0.1-0.5份、相容剂1-5份;所述防玻纤外露剂是聚丁烯与润滑剂TAF按质量比为9:1~14:1的复配物。
进一步方案,所述聚丁烯为等规立构聚丁烯-1,其是用MgCl2负载Ti-AlEt3/DDS催化体系合成的;等规立构聚丁烯-1的等规度为94%、熔点为127.5℃。
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玻纤为直径为10-16um的无碱连续玻纤。
所述相容剂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或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聚丙烯、防玻纤外露剂、相容剂与抗氧剂一起加入高混机中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同时将玻纤经玻纤口加入挤出机,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后造粒,即得复合材料;所述挤出机从下料口到模口的温度分别为170℃,190℃,200℃,220℃,220℃,225℃,挤出机的转速为180-400rpm、真空度为-0.07~-0.0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7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