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化超稠油的水基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8109.0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6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军;朱亚超;王茂鑫;卫鹏程;周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寿光新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超稠油 水基降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乳化超稠油的水基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降粘剂以100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表面活性剂0.7‑4份,油相0‑10份,余量为水相;其制备方法是:将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形成乳化超稠油的水基降粘剂。本发明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大提高了整体的表面活性,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经过搅拌,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珠周围,形成混合界面膜,防止油珠重新聚并,大大减弱了分子内摩擦力,形成了O/W型乳状液,使得超稠油粘度降低幅度高达99.99%;并且本水基降粘剂不含碱,特别适用于碱敏地层乳化降粘,具有成本低、安全和制备简单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超稠油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采收率的降低超稠油粘度的水基降粘剂,以及该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稠油根据粘度及相对密度可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其中超稠油粘度在50000mPa·s以上,相对密度大于0.98(130API)。根据现有研究,原油粘度通常在400mPa·s以下才能进行开采和输送。
目前国内外在稠油开采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掺稀油法、加热法、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药剂降粘法。掺稀油降粘存在稀油短缺及价格昂贵等不利因素;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改质降粘适用范围较窄;化学降粘包括油溶性和水溶性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技术的作用机理尚明确,选择性强,难以开发出适用范围广的降粘剂,而且只是削弱了蜡晶、胶质沥青质层状重叠堆积结构的稳固性,并未完全“拆散”聚集体,因而降粘能力有限,但水溶性降粘技术使用范围相对较宽(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同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目前国内外稠油降粘技术的应用实例较多,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032056B公开的一种使用掺稀原油降粘的方法,虽然降粘前塔河油田TH12329井50℃粘度为1800000mPa·s,降粘后井口稠油50℃粘度在800mPa·s以下,但是掺稀比达到0.73:1,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此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CN 101845298 B公开的一种使用微生物降粘的方法,缺点是对结构复杂的胶质和沥青质处理难度较大,且在高温和高盐的地层环境下容易失活。
美国专利文献US 9453157报道了一种用甘油磷脂、植物油、稀释剂(煤油、柴油、芳香族溶剂、轻质原油、石脑油和汽油)和助剂(醇类)作为稠油降粘剂的方法,缺点是轻质原油消耗量大,高达40wt%。
US 20010042911报道了一种稠油降粘剂,虽然主剂浓度为0.5wt%时,可将普通稠油的粘度降到200mPa·s左右,但并不适合含沥青质、胶质量较高的超稠油降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降粘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降粘效果好的乳化超稠油的水基降粘剂,同时提供一种该降粘剂过程简单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乳化超稠油的水基降粘剂,以100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表面活性剂0.7-4份,油相0-10份,余量为水相。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含超两亲分子乳化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二者质量比为1:4-4:1,优选1:1。所述超两亲分子乳化剂为中国专利文献CN 105542149 A公开的《具有响应性的超两亲分子乳化剂、乳状液及其制备方法》中的超两亲分子乳化剂。
所述油相为甲苯、二甲苯、混苯、柴油、石蜡油或气制油。
所述水相可以是水,或者是浓度不大于30g/L的NaCl溶液,或者是浓度不大于2g/L的CaCl2溶液,或者是Na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浓度不大于30g/L,CaCl2的浓度不大于2g/L。
上述水基降粘剂的制备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寿光新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寿光新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8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