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0866.1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荣元帅;李青;李小波;刘洪光;汤妍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0 | 分类号: | E21B43/3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6 | 代理人: | 宋菲,刘云贵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碳酸盐 岩断溶体 油藏 注采井网 构建 方法 | ||
1.一种用于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碳酸盐岩断溶体的缝洞结构进行识别和表征;
基于对所述缝洞结构的识别和表征,抽象等效出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概念模型;
基于对所述缝洞结构的表征及所述概念模型,建立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机理模型;以及
根据所述机理模型,设计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注采井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采井网构建方法还包括:对设计出的注采井网进行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碳酸盐岩断溶体的缝洞结构进行识别和表征,进一步包括:
对于大尺度的溶洞,采用振幅梯度属性或瞬时能量属性进行轮廓识别,以及结合最大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对地震溶洞相进行聚类分析,以对所述地震溶洞相进行识别和表征;以及
对高导流通道的裂缝储集体,利用最大曲率属性对大尺度裂缝进行识别,以及结合地层倾角和相干属性对地震裂缝相进行识别和表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所述缝洞结构的识别和表征,抽象等效出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概念模型,进一步包括:
综合分析各种典型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地质资料,描述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缝洞发育特征,抽象出不同部位、不同期次的缝洞关系的基础结构;以及
将不同的所述基础结构根据地质认识进行组合,最终确定平面上具有分带性、纵向上具有分段性的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概念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所述缝洞结构的表征及所述概念模型,建立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机理模型,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缝洞发育特征、不同缝洞关系的组合模式、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差异性、生产特征、水淹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建立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的机理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机理模型,设计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注采井网,进一步包括:以沿主干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带呈线状分布的方式来设计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注采井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进一步包括:平面优化和纵向多段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优化包括:
针对不同储集体类型,选取洞注洞采、洞注缝采及缝注洞采进行优化;
针对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方向性以及不同的缝洞关系,选取两端注中间采、中间注两端采及间隔注采进行优化;以及针对所述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在平面上的分带性,选取破碎带注核部采和核部注破碎带采进行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优化优化出破碎带对称注水主干断裂采油的注采井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多段优化进一步包括选取低注高采、高注高采及中注高采进行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08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