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民建墙体多线盒精确预埋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1359.X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祖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建 墙体 多线盒 精确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建墙体多线盒精确预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民建工程中对墙体线盒的成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已纳入第三方检查(飞检)的必检项目,同时也是分户验收的检查项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民用建筑墙体多线盒精确预埋施工方法,在墙体砌筑之前对墙体上多线盒集中处进行预埋,用横向连接装置和竖向支撑装置固定,预埋固定强度好,合理利用人工工期,高效准确的进多线盒集中安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民建墙体多线盒精确预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墙体线盒的集中程度,选取适当长度的横向连接装置;
S2:根据线盒高度,选取合适长度的竖向支撑装置,竖向支撑装置的底部与地面固定;
S3:根据线盒标高,将竖向支撑装置与横向连接装置固定;
S4:用红外线水平仪统一调整线盒的方正度和离墙间距;所述离墙间距为离待砌墙体0.5~2cm,优选离墙间距为1cm。
S5:多线盒集中预埋固定在横向连接装置上后,再将线管截好长度,接入线盒内。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5中,线管为PVC线管,PVC线管从梁和/或板上穿出并截好长度,依次接入线盒内,接管时应注意线管排列,避免线管交叉。
作为优选方式,竖向支撑装置的底部弯折,并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砌筑完成后,地面上的膨胀螺栓可拆卸。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横向连接装置为镀锌带孔C型钢,线盒面板安装孔与镀锌带孔C型钢的孔洞对应,利用自攻螺丝加垫片穿过对应孔洞,将镀锌带孔C型钢和线盒有效连接固定,与线盒连接的自攻螺丝及垫片可拆卸。采用带孔眼C型镀锌钢作支架(横向连接装置),强度高,固定效果好,连接螺栓在孔眼内可灵活调整,安装位置准确。
作为优选方式,若线盒面板安装孔与镀锌带孔C型钢的孔洞存在偏差,可用手枪钻在C型钢上钻对应孔。
作为优选方式,在地面标注定位固定点。
作为优选方式,用油漆在地面标注定位固定点。
作为优选方式,根据蓝图设计的线盒高度,选取一截镀锌带孔C型钢作为竖向支撑装置,一端弯折80~110度,弯折端用膨胀螺栓穿过孔洞,固定在地面的定位固定点处。采用带孔眼C型镀锌钢作支架(竖向支撑装置),强度高,固定效果好,连接螺栓在孔眼内可灵活调整,安装位置准确。
作为优选方式,本发明还包括步骤S6,S6:砌筑完成后,横向连接装置和竖向支撑装置可拆卸,拆卸完成后,可在其他楼层、房间安装重复使用。
作为优选方式,施工以墙体抹灰面,线盒中心线及盒底标高为基础,对多线盒的集中预埋进行准确的三维控制,安装精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根据建筑尺寸和施工进度,提前进行支架的整体制作,进行模块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2、支架(支架包括横向连接装置和竖向支撑装置)安装、拆卸灵活方便,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材料费用。
3、可根据施工工序提前安排电气预埋箱、管施工,提高用工效率,节约用工成本。
4、用此施工方法提前预埋,便于安装、砌筑等工种工序穿插,减少砌体砌筑配合时间,利于工序灵活安排,保证施工进度。
5、该施工方法施工效率高,节约用工、减少辅材用料,保证工期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为施工单位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横向连接装置与线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横向连接装置串联固定多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竖向支撑装置与地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横向连接装置,2-线盒,3-竖向支撑装置,4-膨胀螺栓,5-地面,6-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5所示,依照水电施工设计蓝图,在多线盒2集中墙体6处,进行固定支架的定位放线,用油漆标注好需要连接的线盒2位置以及支架的固定位置。具体地,民建墙体6多线盒2精确预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如图1所示,根据墙体6线盒2的集中程度,选取适当长度的横向连接装置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