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零件制造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3871.8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丁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凯密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B29C45/34;B29C45/73;B29C45/8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零件 制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件制造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零件汽车配件加工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由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零件需求量很高,因此提高汽车零件的加工效率十分重要,汽车零件通过注塑加工是一种重要的制造方式,因此汽车零件的制造模具十分重要。
例如专利CN201520788131.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构建成型模具,具有上模具座和下模具座,所述的上模具座与下模具座之间设有过渡模具体,过渡模具体的两端均设有过渡模挡板,过渡模具体的上端设有成型模具体,过渡模具体与成型模具体之间设有产品成型槽,成型模具体与上模具座之间设有型板架加强结构,型板架加强结构主要考虑保证在加温时模具体不易变形,而且使得空气流在模具体上下表面任意流动,上模具座和下模具座上均设有若干叉车口,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出现整体偏置问题,提高质量和设计效率,使用寿命长,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该装置由于缺少开模装置,因此在开模和脱模上造成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增设的开模装置,能够实现方便高效的开模,方便了汽车零件的脱模处理的汽车零件制造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件制造模具,包括吊耳、上模座、进气孔、散热排气孔、上模、注塑料道、下模、下模座和开模装置,上模设置在上模座的底部,下模设置在下模座的底部,注塑料道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两对吊耳对称固定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进气孔设置在上模座上,散热排气孔设置在上模座上,位置靠近上模处,开模装置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模装置包括穿孔、压杆、固定块、固定槽和弹簧,穿孔设置在上模座的一侧,压杆穿过穿孔,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压杆上,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压杆上,固定槽设置在上模座上,固定块和固定槽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进气孔包括进气大孔和进气小孔,一个进气大孔和一个进气小孔构成一组,两组对称设置在上模座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散热排气孔为椭圆形小孔,若干散热排气孔成串排列设置在上模座上。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设置有石棉隔热层,石棉隔热层填充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外侧内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汽车零件制造模具,通过增设的开模装置,能够实现方便高效的开模,方便了汽车零件的脱模处理,所述开模装置包括穿孔、压杆、固定块、固定槽和弹簧,穿孔设置在上模座的一侧,压杆穿过穿孔,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压杆上,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压杆上,固定槽设置在上模座上,固定块和固定槽相互匹配,该结构能够通过释放弹簧,达到弹簧崩开上模和下模的目的,实现开模,便于汽车零件的脱模,所述进气孔包括进气大孔和进气小孔,一个进气大孔和一个进气小孔构成一组,两组对称设置在上模座的两侧,通过该结构操作人员可以利用风扇对其吹风,达到散热降温定型的目的,所述散热排气孔为椭圆形小孔,若干散热排气孔成串排列设置在上模座上,该结构的小孔能够有效实现散热的目的,所述上模和下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该结构能够防止物料外泄,在零件表面形成延边,造成零件粗糙,浪费物料的问题,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设置有石棉隔热层,石棉隔热层填充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外侧内部,该结构能够有效的起到隔热作用,防止操作人员由于接触上模座和下模座导致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开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吊耳;2、上模座;3、进气孔;4、散热排气孔;5、上模;6、注塑料道;7、下模;8、下模座;9、开模装置;10、穿孔;11、压杆;12、固定块;13、固定槽;14、弹簧;15、进气大孔;16、进气小孔;17、密封垫;18、石棉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凯密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凯密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3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