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5738.6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3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董冰;杨利华;韩星;徐大维;张振;孟军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30 | 分类号: | G02B2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光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包括分别为正光焦度透镜、负光焦度透镜、负光焦度透镜、正光焦度透镜、负光焦度透镜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透镜。第二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一透镜的光束出射面、第三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二透镜的光束出射面、第四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三透镜的光束出射面、第五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四透镜的光束出射面分别沿中心光轴具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第三透镜设置在光学系统的中间位置。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四间距。本发明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系统误差小,测试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平行光管作为光学检测的重要仪器,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平行光管取得来自无限远的光束,称此光束为平行光。光源发出的光照亮分划板,当分划板位于物镜的焦面上时,分划板的像在物镜像空间的无穷远处,即由平行光管发出的光是平行光。平行光管是调整光学仪器的重要工具,也是光学度量仪器中重要组成部分,如公告号为CN263988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大口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其通过一照明平行光管和一接收平行光管配合目镜或显微镜系统,则可以测定透镜组的焦距、鉴别率、以及其他成像质量。
现有的平行光管按其能否变焦可分为定焦平行光管和变焦平行光管,如公告号为CN263988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照明平行光管即为一种定焦平行光管,接收平行光管即为一种变焦平行光管。而按结构形式则可以分为透射式和折反射式平行光管,也就是说,平行光管通常含有两片或者三片的透镜或折、反射镜。目前照明平行光管大多为定焦平行光管,且其光源通常取用点光源的形式,能够做到的视场角通常很小,匹配的分划板也很小,仅满足于轴上点的测试,不能满足平行光管在匹配大尺寸分划板测试使用。而模拟无穷远大尺寸目标成像时,平行光管的成像质量直接关系到无穷远目标的清晰程度,影响测试精度。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定焦平行光管视场小、难以满足测试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确保分划板经过平行光管后形成的无穷远目标成仍为清晰,实现平行光管的高分辨率来确保光学测试精度的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具有一中心光轴A1及一中间位置V1;光学系统包括位于中心光轴A1上且沿着中心光轴顺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第一透镜1为正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一光束入射面11和第一光束出射面12;第二透镜2为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二光束入射面21和第二光束出射面22,第二光束入射面21与第一光束出射面1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一间距;第三透镜3为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三光束入射面31和第三光束出射面32,第三光束入射面31与第二光束出射面2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二间距;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具有第四光束入射面41和第四光束出射面42,第四光束入射面41与第三光束出射面3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三间距;第五透镜5为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五光束入射面51和第五光束出射面52,第五光束入射面51与第四光束出射面4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四间距,第五光束出射面52与第一光束入射面11之间沿中心光轴具有一第五间距;其中,第三透镜3设置在中间位置V1;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四间距;第五间距加上第一透镜1到焦面的距离小于预设的光学系统总长度。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3与第四透镜4之间设置有光阑6。
其中,所述光阑6贴合在第三透镜3上,贴合位置为:第三透镜3的靠近第四透镜4的一侧上贴合设置光阑6。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3为双胶合透镜,由双凸透镜301和双凹透镜302胶合而成,光阑6与双凹透镜302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5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医用放射科诊断观察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