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5741.8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4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付为民;郝建忠;郑浩彬;陈涛;邬学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曹杰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站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网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访问网站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请求,在白名单中查找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若在所述白名单中查找到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则连接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在黑名单中查找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若在所述黑名单中查找到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则生成高危风险提示信息;若在所述白名单和所述黑名单中均没有查找到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则根据预设规则计算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的各个特征权重值,并根据所述各个特征权重值识别所述URL请求对应的URL是否为异常网站。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地识别异常网站,并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误判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户浏览网站信息的途径已经从单一的PC端越来越多转变为移动端设备。2016年6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占比高达90.12%。
与此同时手机客户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2015年我国境内活跃的智能手机联网终端达11.3亿部,以“仿冒、钓鱼网站、恶意程序”为首的问题日益增多,给用户上网安全带来了威胁,造成钱财的损失或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目前运营商对手机客户端请求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e Locator:以下简称URL)在网络侧主要通过黑名单方式进行拦截。
黑名单方法:在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以下简称WAP)为WAP网关配置黑名单列表,手机http请求到达WAP网关后,网关分析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头中的URL,并依次检索匹配,如果次URL在黑名单中命中,则WAP网关不再代理请求,直接返回给手机终端403,拒绝访问该页面。
黑名单方法的优点:简单直接,凡是命中黑名单的URL网关都不再进行下一步做代理请求,由于代理网关无需向原始服务器做请求,因此能够减轻代理网关的负荷。手机终端直接得到403拒绝访问的页面(浏览器或应用程序app呈现)。
黑名单方法缺点:
1、目前黑名单部署在WAP网关,需要用户在终端设置10.0.0.172代理,如果不设置代理,则用户上网流量不经过WAP网关,就无法拦截。
据统计,目前90%以上的用户都不在终端侧设置10.0.0.172代理,该拦截方案对此部分用户没有效果。
2、黑名单拦截方式,页面过于简单,会导致用户误以为网络故障,体验较差。
用户访问非法的网站,多数是从非法短信/邮件/广告等的推送得到,用户本身并不知晓自己访问的网站是非法的/有害的/错误的。黑名单的处理方式,有效地阻止了用户的访问,但是用户得到一个过于简单的拒绝访问页面,用户会误认为网络或者网站服务存在问题,降低用户对运营商网络或者网站的评价。另外,该方式容易导致用户反复尝试访问,或者客户端自动尝试重新访问,这样随着“仿冒、钓鱼网站”的增多,黑名单也越来越大,过大的黑名单意味着每次匹配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增加了代理网关的处理负荷,降低代理网关处理效率,从而降低用户上网速度。
3、传统的黑名单拦截方式要求数据准确度非常高,为了确保不会误拦正常网站,需要大量的人工去逐个审核,耗时耗力,无法针对整个互联网上的数以几十亿计的疑似网站进行逐一审核。另外,仿冒、钓鱼网站具有域名变化频繁、相似度高、时效性短等特点,所以传统黑名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需求。
4、传统的黑名单拦截方式对于绝大部分的疑似网站不能灵活处理,如果加入黑名单直接拦截容易引起网站的投诉,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又确实存在泄露客户隐私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57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