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5996.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3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翠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14 | 分类号: | C09K3/14;D06M1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陈敏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陶瓷纤维 摩擦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摩擦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向环保、高速以及重载方向发展,人们对汽车制动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温制动时,材料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汽车制动系统主要使用半金属摩擦材料、无石棉有机摩擦材料(NAO)、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陶瓷摩擦材料等。随着摩擦材料的不断发展,陶瓷摩擦材料伴随着自身的优点而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和推广,并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现有技术中,陶瓷材料的摩擦系数不稳定,使得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不稳定,由于陶瓷基体的材料表现为多元特点,各自的粘连性能差异较大,粘连强度高低不一,在使用中极易因受力不均而导致局部开裂损坏的现象,直接影响成品的整体强度和质量指标,而且耐磨性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大的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陶瓷摩擦材料摩擦系数不稳定、强度低以及耐磨性差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包括陶瓷基体以及沉积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碳界面层,所述陶瓷基体由中心点向外呈辐射状结构,所述陶瓷基体包括一碳纤维包芯纱和多个陶瓷纤维束,多个陶瓷纤维束沿着碳纤维包芯纱向外扩散,相邻陶瓷纤维束之间设置有混合纤维纱界面,所述碳纤维包芯纱包括6-12份碳纤维、1-3份玻化纤维和2-10份芳纶纤维按照比例组成。
进一步地,混合纤维纱界面包括2-10份腈纶纤维、4-8份丙纶纤维组成。
进一步地,混合纤维纱界面的面积由内向外依次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进一步地,混合纤维纱界面与相应陶瓷纤维束的连接点均设置有增强型结点。
进一步地,所述碳界面层的厚度为1-10μm。
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6-12份碳纤维和2-10份芳纶纤维混纺形成表纱,再将1-3份玻化纤维作为芯纱制备碳纤维包芯纱;
b:将2-10份腈纶纤维按照S50-S100 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4-8份丙纶纤维上制备混合纤维纱界面;
c:采用碳纤维包芯纱、陶瓷纤维束和混合纤维纱界面构成辐射状的陶瓷基体;
d: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陶瓷基体的表面上沉积厚度为1-10μm的碳界面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结构,整体结合力强,粘连性强度高,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损坏的情况,同时采用混合纤维纱界面加强固定,耐磨性能好,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摩擦系数稳定,满足不同环境对摩擦材料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性能测试结果对比图。
其中:1、陶瓷基体,11、碳纤维包芯纱,12、陶瓷纤维束,13、混合纤维纱界面,14、增强型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包括陶瓷基体1以及沉积在陶瓷基体1表面的碳界面层,陶瓷基体1由中心点向外呈辐射状结构,陶瓷基体1包括一碳纤维包芯纱11和多个陶瓷纤维束12,多个陶瓷纤维束12沿着碳纤维包芯纱11向外扩散,相邻陶瓷纤维束12之间设置有混合纤维纱界面13,碳纤维包芯纱包括6-12份碳纤维、1-3份玻化纤维和2-10份芳纶纤维按照比例组成。
其中,混合纤维纱界面包括2-10份腈纶纤维、4-8份丙纶纤维组成,混合纤维纱界面的面积由内向外依次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混合纤维纱界面与相应陶瓷纤维束的连接点均设置有增强型结点14。所述碳界面层的厚度为1-10μm。
实施例1
一种增强型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6份碳纤维和2份芳纶纤维混纺形成表纱,再将1份玻化纤维作为芯纱制备碳纤维包芯纱;
b:将4份腈纶纤维按照S50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4份丙纶纤维上制备混合纤维纱界面;
c:采用碳纤维包芯纱、陶瓷纤维束和混合纤维纱界面构成辐射状的陶瓷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翠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翠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59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反应粘高分子防水卷材
- 下一篇:一种无污染路面抑尘剂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