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防油污构造的编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6196.4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3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曾纬凯;林政颖;黄义舜;蔡信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程凤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轴 第一轴 贯孔 轴承 穿套 挡片 编码器 第二轴 防油污 油污 凹孔 码盘 片身 身部 外肩 编码元件 可转动 周侧面 槽壁 抵接 孔壁 内环 渗流 相向 座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防油污构造的编码器,包括:座体,包含身部及设于身部上的贯孔;心轴,设置于贯孔中,且包含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外肩面,外肩面介于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间,并面向第一轴段所在的方向;轴承,穿套于心轴上并设置于贯孔中,且包含内环以及外环,内环环贴于第一轴段的周侧面,外环抵接于贯孔的孔壁;挡片,穿套于心轴上并设置于轴承上,且包含片身、环状的槽以及多数凹孔,槽设于片身的一侧片面,多数凹孔设置于槽的槽壁并相向于轴承;及编码元件,穿套于心轴上并设置于挡片上,包含可转动地设置于心轴上的码盘,挡片介于轴承以及码盘之间。本发明可延滞油污的渗流,提高油污防止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编码器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具防油污构造的编码器。
背景技术
通过编码器所提供的感测技术,解析马达的旋转方向、角度及位置等,提供换相、速度与位置等马达控制所需的资讯,是为马达控制技术领域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更为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自动化设备精度要求的根本。
由于编码器需要结合于所感测马达的转轴或轴套上,并使码盘同步从动于马达,因此,维持转动顺畅的润滑技术即难以省略,却也使旋转所产生的高温致使油气散逸而影响编码器对于信号感测的正确性,对于光学编码器的光栅所造成的影响尤为显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防油污构造的编码器,其构件精简且便于安装,除可避免编码器的码盘受油污污染外,并可降低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挡片受夹固定的技术内容上,具防油污构造的编码器包含有座体、心轴、轴承、挡片及编码元件。座体具有身部与贯设于身部上的贯孔。心轴具有同轴对应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介于第一轴段、第二轴段间的外肩面,并使第一轴段位于贯孔中,而外肩面则面向第一轴段所在的方向。轴承穿套于心轴上,并位于贯孔中,使内环的内侧环面环贴于第一轴段的周侧面,且使外环的外侧环面抵接于贯孔的孔壁。挡片具有片身,片身穿套于心轴上,并使近轴的部位受夹固定于外肩面与轴承的内环一端间,且使远轴的部位,位于轴承的外环一端外,据以使挡片受夹而受固定。编码元件具有码盘,码盘固设于心轴并位于座体外,而与轴承间至少以挡片相隔。
在延滞油污渗流的技术内容上,则通过增加挡片单位表面积或阻挡油污扩散方向的技术手段达成,其中,在单位表面积的增加上,可使于挡片的表面上设置凹入、突出或不规则的形状,以增加油污的扩散路径,达到防止的效果。
在阻挡流动或扩散技术上,则是使贯孔沿孔轴依序区隔成小孔径的第一孔径段、大孔径的第二孔径段及介于第一孔径段与第二孔径段间的内肩面,并以第一孔径段的孔壁与轴承的外环外侧环面抵接,及使片身位于第二孔径段中,且使片身的直径大于第一孔径段的孔径而小于第二孔径段的孔径,以及使挡片与内肩面间相隔开来。
更进一步地,挡片包含有槽及多数的凹孔,其中槽设于片身的一侧片面上,且使内侧槽壁的直径大于轴承的内环直径,以及使外侧槽壁的直径大于轴承的外环直径,并使槽的外侧槽壁与内肩面相隔开来,据以于轴承与贯孔孔口间形成迂回转折的连通空间,以阻挡油污的扩散或流动。凹孔设置于槽的槽壁并相向于该轴承,俾以增加油气的扩散空间,以延滞油污的污染范围。
此外,编码元件还包含感测件,感测件固设于本体上,并介于档片与码盘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使挡片被夹设固定地位于轴承与编码器的码盘间,以阻挡来自轴承所在空间的污染,并于挡片上设置阻滞构造,以延滞油污的渗流,提高油污防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沿图1中3-3割面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1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传感器信号的集成技术
- 下一篇:等离激元声波谐振双波段红外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