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陶瓷膜直接过滤市政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6556.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岩;赵艳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岩 |
主分类号: | B01D65/06 | 分类号: | B01D65/06;B01D65/02;C02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张立娟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西区薄***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陶瓷膜 直接 过滤 市政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板陶瓷膜直接过滤市政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市政废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池是常用的去除水中颗粒物及颗粒有机物质的初级处理工艺,经初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后续生物反应器进行二级生物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传统的沉淀池预处理市政废水工艺,水力停留时间长(约2个小时),对有机物和磷的去除率较低。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和磷在初级处理阶段未得到有效去除,从而进入后续的二级生物处理过程,大大增加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增大处理成本。
另外,CN106495325A提供了基于平板陶瓷膜的MBR和MBBR工艺有机结合的一个复合污水处理系统。此发明专利是对传统MBR和MBBR的改进,用平板陶瓷膜代替传统工艺中的有机膜,无纺布及其他材料的膜,利用陶瓷膜耐酸碱,耐高温,过滤后易清洗等优点为废水处理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此专利并没有在源头上控制颗粒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在MBR池中有机物和颗粒物含量较高,处理负荷依然较高,并且,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由生物代谢物造成的膜污染严重,难以去除。
CN201598221U一种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其包括进水泵、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器和陶瓷膜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该进水泵通过管道与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器的入水口连接,该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器的出水口与陶瓷膜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入水口连接。此专利涉及到采用陶瓷膜代替传统有机膜用于生物反应器中,并将此工艺与生物滤池结合进行废水处理。但是,此专利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初次启动时间长,对温度要求较高,对毒物影响较为敏感,且遭破坏后恢复期较长,而后续的陶瓷膜生物反应器会受前期厌氧生物滤池的影响较大,难以实现稳定出水。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应用在市政废水预处理阶段,提供了一种平板陶瓷膜直接过滤市政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混凝过程,促进悬浮颗粒物及有机污染物的脱稳沉降;(2)混凝悬浊液流入平板陶瓷膜反应器,经低压过滤得到净化出水;(3)在线/离线反冲洗工艺控制膜污染,降低膜污染速率,延长膜使用寿命。
其中,污染后的陶瓷膜经低压在线/离线反冲洗能够高效的去除膜污染,恢复膜初始状态。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平板陶瓷膜直接过滤市政废水的方法,包括:(1)市政废水进入第一池,在快搅作用下加入混凝剂氯化铁或聚合氯化铝,加入混凝剂后,快搅时间持续30s到1min,混凝悬浊液流入第二池-平板陶瓷膜反应器。从而实现混凝过程,促进悬浮颗粒物及有机污染物的脱稳沉降。
优选两种混凝剂优化的投加量分别为20mg Fe/L和15mg Al/L;优选快搅的搅拌条件为快速搅拌速度200rpm到500rpm,搅拌时间优选为30s到1min。
(2)混凝悬浊液流入第二池,混凝悬浊液经平板陶瓷膜低压过滤得到净化出水,其中第二池中设置有平板陶瓷膜和气体接入口,所述气体接入口在平板陶瓷膜反应池底部,使用条状曝气条曝气,且曝气条位于陶瓷膜片正下方;所述陶瓷膜位置位于曝气条正上方3cm到15cm处。
其中,优选方案之一为所述陶瓷膜片大小尺寸是15cm*15cm*5mm;所述低压过滤得到净化出水,低压过滤的低压是指-2.5kPa到-35kPa。
所述优选膜通量为1.0m/d,曝气条件为0.1LPM,优选的抗膜污染条件为快速且频繁反冲洗,优选的反冲洗通量为3.0m/d。
所述的所曝气体是指空气。
优选所述的陶瓷膜材质是α-氧化铝,粒径大小为60nm到100nm。
(3)第二池的净化出水,部分用于系统运行过程中陶瓷膜的频繁反冲洗,部分用于膜污染后,净化出水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平板陶瓷膜反冲。从而实现在线/离线反冲洗工艺控制膜污染。
优选步骤(3)为污染后的平板陶瓷膜采用化学药剂溶液进行反冲洗,第二池净化出水为溶剂,所选化学试剂为溶质。所选化学试剂为次氯酸钠或双氧水,或氢氧化钠和盐酸复配使用,或柠檬酸和盐酸复配使用,或者次氯酸钠和盐酸复配使用,或者次氯酸钠和柠檬酸复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岩,未经李晓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