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洋房屋面防水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8872.1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春未 |
主分类号: | E04D11/02 | 分类号: | E04D11/02;E04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洋房 屋面 防水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面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洋房屋面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洋房屋面防水多设计SBS防水卷材及其它有机防水附加层,将有机防水层施工在找坡层上抹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有机防水施工要求基面坚实、平整、干净、干燥,防水施工时一旦闷住潮气有机防水附加层和无机基面之间就自然形成“两张皮”而导致“层间串水”现象发生!在土建工地这个特定环境很难满足规范要求的有机防水施工条件,因此“两张皮”成为有机防水施工很难逾越的技术障碍。建筑交付使用后发生渗漏进行维修时因漏点和病根不在同一部位而很难对症下药!建筑防水施工的“两张皮”通病已成为防水工程质量低下、耐用年限短、渗漏维修困难等百病之源。另外找坡层和找平层往往是又人为制造了一道“两张皮”!
用皮肤式防水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洋房屋面防水工程,砼结构基面不抹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层,将必须湿作业的金骅牌克渗漏直接施工在砼结构层上。克渗漏涂层与砼结构相容性好、浑然一体、犹如肌体上皮肤与血肉之结合,克服了“两张皮”通病,杜绝了“层间串水”现象发生。刚性打底防水做法顺理成章地克服了传统防水施工诸多弊端!改变了有机防水给建筑穿雨衣的传统作法,开创了防水为建筑造皮肤的先河。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洋房屋面防水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洋房屋面防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关键部位处理:对固定漏点进行预先处理;
2)基面清理:在欲做防水的基面上,铲除杂物,清扫干净,确保无疏松、孔洞、杂物;
3)涂环氧胶水:在防水施工基面上涂环氧胶水以增加界面粘接力;
4)刚性防水:用克渗漏净浆补填低洼部位,刮涂克渗漏净浆至表面顺平状态,
5)柔性防水:使用克渗漏环氧胶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铺贴在步骤4)后的基面上;
6)检查封边:检查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情况不允许翘边、临边200mm不允许空鼓、每块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贴完立即检查,不合格者马上返工,用克渗漏环氧胶浆封边;
7)刚性保护:用克渗漏净浆在步骤6)上刮涂刚性保护层,均匀刮涂不漏涂,两遍完成,清理现场;
8)作保护层:防水施工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做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洋房屋面的施工部位包括坡屋顶屋面、大露台平屋顶屋面。
优选地,所述预先处理为在固定漏点构建钢筋层,在钢筋层上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进行振捣,在上表面找平,找平后再进行抹面收光。
优选地,所述固定漏点为天沟、雨水斗收水口根部、出屋面通风道透气孔根部、高低跨结合部、砼冷接缝、分体建筑的结构缝。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刚性防水的涂层厚度为1.0-1.2mm。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规格≥300克/m2。
优选地,所述步骤8)中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
本发明中,1、防水施工前把“固定漏点”当作防水施工的关键部位用独创技术进行预先处理,使这些部位永远不渗漏;
2、施工克渗漏刚性防水涂层打底、继续施工用克渗漏环氧胶浆铺贴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柔性防水层、表面刮涂克渗漏刚性自我保护层,《关键部位特殊处理》加《刚柔刚复合防水层》可确保达到二级设防之目的;
3、皮肤式防水的“固定漏点”研究是对传统防水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克服了防水渗漏隐患、从根源上实现了杜绝防水渗漏的前瞻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材料来源:环氧胶水为商家鑫盟的环氧树脂胶;克渗漏净浆为一种刚性无机防水涂料、克渗漏环氧胶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均来自市售。
实施例1
一种洋房屋面防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关键部位处理:在固定漏点构建钢筋层,在钢筋层上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进行振捣,在上表面找平,找平后再进行抹面收光;
2)基面清理:在欲做防水的基面上,铲除杂物,清扫干净,确保无疏松、孔洞、杂物;
3)涂环氧胶水:在防水施工基面上涂环氧胶水以增加界面粘接力;
4)刚性防水:用克渗漏净浆补填低洼部位,刮涂克渗漏净浆至表面顺平状态,涂层厚度约1.0mm;
5)柔性防水:使用克渗漏环氧胶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铺贴在步骤4)后的基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春未,未经郭春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与缀板组合的建筑柱及其施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塑料板组合雨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