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落架试验载荷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9275.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刘张弛;邬亨贵;郑甜;田占宝;王征宇;岳宝成;熊志辉;蔡海清;任锋亮;黄鹏;樊丽娟;李春梅;朱敏;刘庆彬;刘群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落架 试验 载荷 加载 装置 | ||
一种起落架试验载荷加载装置,加载假轮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FZ加载接头的通孔和用于安装FX加载接头的FX加载孔,FZ加载耳片一端与FZ加载接头连接,FZ加载耳片另一端与液压伺服作动筒一端连接,液压伺服作动筒另一端安装在立柱上,加载假轮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加载假轮安装在起落架轮轴上的轴套孔和用于安装PX加载耳片的PX加载孔,加载假轮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PY加载耳片的PY加载孔;链条与PY加载耳片连接;同时在液压伺服作动筒与链条上部分别安装有力传感器;通过加载假轮代替机轮,以满足试验的加载要求,且与起落架的连接与真实机轮一致,使得载荷的传递路线不变,不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可满足不同试验的各个方向的加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载荷加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落架试验载荷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飞机重要承力并兼有操纵特性的部件,在严重影响飞机安全的起降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随着飞机起落架在近代飞机设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设计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用最轻重量、最紧凑的结构,设计出最为安全的起落架。
起落架的静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是验证起落架设计的重要环节,起落架静力试验目的是:考核起落架及其连接结构的静强度,起落架疲劳试验目的是:验证起落架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暴露其结构疲劳薄弱部位,以确定起落架使用寿命、首翻期和翻修间隔。起落架的载荷主要来自地面对机轮的作用,而在起落架的静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中,不能安装机轮,因为机轮将绕轮轴转动,且机轮表面也不利于加载设备的安装;若不安装机轮,直接在轮轴上施加载荷,由于结构限制又将导致部分方向的载荷无法施加;因此需要设计加载装置以替代飞机的机轮实现各向载荷的施加,同时又必须保证该加载装置拥有足够的强度和满足加载装置与轮轴的连接方式与真实连接形式一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起落架试验载荷加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起落架试验载荷加载装置,包括加载假轮、FZ加载接头、FZ加载耳片、FX加载接头、PX加载耳片、PY加载耳片、力传感器、液压伺服作动筒、立柱、链条及用于固定起落架的起落架固定夹具;其中,加载假轮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FZ加载接头的通孔和用于安装FX加载接头的FX加载孔,FZ加载耳片一端与FZ加载接头连接,FZ加载耳片另一端与液压伺服作动筒一端连接,液压伺服作动筒另一端安装在立柱上,加载假轮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加载假轮安装在起落架轮轴上的轴套孔和用于安装PX加载耳片的PX加载孔,加载假轮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PY加载耳片的PY加载孔;链条与PY加载耳片连接;同时在液压伺服作动筒与链条上部分别安装有力传感器,通过液压伺服作动筒与链条即可实现对起落架施加各向载荷。
在本发明中,加载假轮为焊接件结构,由加载板、加强筋和轴套焊接而成。
在本发明中,在加载板上开有用于与轴套上设置的凸台形成键与键槽配合的键槽,通过焊缝以及键与键槽的配合即可很好地保证轴套与加载板的连接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剪力和弯扭矩。
在本发明中,加载板上部安装FZ加载接头的位置设置有凹槽,用于与FZ加载接头的端面配合,防止FZ加载接头转动。
在本发明中,轴套上与起落架凸键配合的键槽上开有四个止裂孔。
在本发明中,通孔、FX加载孔、PX加载孔、PY加载孔分别设置在加载板上,且PY加载孔与起落架轮轴轮心的连线与垂直方向设置有2.5°夹角,以保证PY载荷加载方向在任何时候都是垂直于轮轴。
在本发明中, FZ加载接头上设置有三个加载孔,实现了不同轮胎压缩后直径的要求。
在本发明中,FZ加载耳片包括第一加载耳片与第一关节轴承,第一加载耳片上部为圆弧结构,下部为圆柱体结构,第一关节轴承置于圆弧结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9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