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工作流的分布式并行自动化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0141.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4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于劲松;盛武斌;翁泽宇;唐荻音;梁旭;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作流 分布式 并行 自动化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通用化、分布式、并行化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由测试流程子系统和测试服务子系统组成。测试流程子系统实现的功能有测试流程的开发与管理、测试的执行控制与调度、历史数据管理、用户管理与权限分配、接收测试指令、执行测试指令以及返回测试结果;测试服务子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为测试服务注册、测试服务管理、测试服务的调用、资源管理与驱动、仿真模型驱动以及测试服务执行。本发明是基于IEEE1226标准设计,提供开发接口,便于二次开发与扩展;分布式架构具备测试资源灵活配置的能力;工作流和关键字概念的引入简化了测试用例的编写过程,可实现面向广泛测试对象的各级测试、并行测试以及测试平台复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分布式并行自动化测试系统,属于自动化测试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各类总线/非总线测试资源的通用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是指在人极少参与或不参与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信号激励、测量、数据处理、故障诊断等任务的测试系统,通常在标准的仪器总线基础上组建而成。工程上,自动测试系统往往针对特定的领域和被测对象展开,与人工测试相比,自动测试系统省时省力、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代自动测试系统——专用型测试系统;(2)第二代自动测试系统——台式积木型;(3)第三代自动测试系统——模块化化仪器集成性。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代,逐步克服测试对象专一、缺乏硬件接口标准、软件规范缺失等不足,近十几年来,通用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已成为主流。通用自动测试系统更注重于采用公共的测试资源去适应不同的测试需要,朝着建立统一的测试系统体系结构、实现测试程序的可移植和互操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提高测试诊断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实现分布式集成诊断测试等方向发展。
在自动化测试领域,传统通用测试平台具有规模大、复杂度高、配置能力差、资源使用率较低等缺点,而测试平台软件与测试资源的耦合程度,也严重影响着测试平台的扩展性、移植性与可重配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自动化通用测试平台的配置灵活性差、设计重用度低和资源使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作流的通用化、分布式、并行化的自动化测试系统,集成了测试流程的开发与管理、测试执行、任务调度、历史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与驱动、仿真模型驱动等功能。
自动化测试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含一个测试流程控制端、多个测试执行端、一个测试服务注册端和多个测试服务节点,每个测试服务节点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软件应用程序配以相同或不同的测试资源(总线资源/非总线资源/仿真资源)。测试流程控制端实现的功能有测试流程的开发与管理、测试的执行控制与调度、历史数据管理以及用户管理与权限分配;测试执行端实现的功能主要为接收测试指令、执行测试指令以及返回测试结果;测试服务注册端实现的功能主要为测试服务注册、测试服务管理以及测试服务的调用;测试服务节点实现的功能主要为资源管理与驱动、仿真模型驱动以及测试服务执行。
所述的分布式架构可以分为测试流程和测试服务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同时整个系统遵循IEEE1226标准所描述的分层逻辑结构。测试流程子系统是以测试流程控制端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测试需求与测试策略层、测试过程层的实现都位于测试流程子系统。测试服务子系统是以测试服务注册端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资源管理与仪器控制层的实现都位于测试服务子系统。用户在测试流程子系统根据测试需求与测试策略开发测试用例,生成测试任务,经过统一调度后通过通信网络向测试服务子系统发送命令,在测试服务子系统调用相关测试资源执行测试服务。自动化测试系统分布式、层次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测试系统与测试资源的耦合度,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扩展性与可重配置性。测试执行端和测试服务节点的数目、测试服务节点所配置的具体资源,都由用户根据需求与测试策略灵活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0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