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2290.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飞;任哲;利奕成;黄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8 | 分类号: | A61K8/98;A61K8/9789;A61K8/9794;A61K8/34;A61K8/92;A61Q13/00;A61Q17/02;A61P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叶 止痒 花露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日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包含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艾叶精油0.2‑0.4份、薰衣草精油0.4‑0.8份、迷迭香精油1‑3份、香茅精油0.2‑0.4份、薄荷脑1‑2份、芦荟提取液2.5‑5份、蜂胶5‑10份、增溶剂1‑3份、乙醇40‑60份、抗敏剂0.5‑1.5份和水30‑50份。本发明采用艾叶精油与薰衣草精油、山茶籽油、芦荟提取液等组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制备得到的驱蚊花露水对皮肤无刺激性,有良好的清凉、驱蚊、消肿、止痒的效果,用后驱蚊效果明显、刺激性小、止痒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驱蚊花露水是一种含有酒精、驱蚊剂、延缓挥发的保湿剂及香精的水溶液,为了达到清凉的效果,通常花露水里含有薄荷脑,但薄荷脑的散发性及清凉性会因其爆发性强,所以会带来过凉并会引发皮肤的应激性反应。为达到消炎效果,通常添加水杨酸,但是水杨酸的渗透性过高,这样又给皮肤带来刺激性,并增加皮肤的干燥性,因此现有的花露水的使用舒适感有待提高。
夏季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常常需要在身上涂上驱蚊花露水,传统具有驱蚊效果的花露水中一般添加了化学合成的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驱蚊油(DMP)、避虫酮、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或香茅醛等,涂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使蚊虫不敢靠近,但上述化学合成的驱避剂虽然具有光谱驱避作用,对绝大多数的吸血昆虫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出现局部或全身的皮肤损害,还会引起儿童皮肤过敏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CN1548028A公开了一种驱蚊花露水,包含驱蚊酯2-8%和植物精油0.1-5%。其中的驱蚊酯为驱蚊的主要活性成分。驱蚊酯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吸收了部分的驱蚊酯,不仅能诱发哮喘等疾病,长期使用还会致癌、致畸。
中国专利申请CN103830131A公开了一种儿童用花露水的制备方法,该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将羟基苯甲酸甲酯和艾叶提取物加入适量无菌水中并搅拌;将驱蚊酯和薄荷油加入医用乙醇中混匀;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并加水补足至100%,搅拌均匀即得成品。本发明中驱蚊酯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使用对人体会有不好的影响,且制备过程比较繁琐,驱蚊有效时间较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包含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艾叶精油0.2-0.4份、薰衣草精油0.4-0.8份、迷迭香精油1-3份、香茅精油0.2-0.4份、薄荷脑1-2份、芦荟提取液2.5-5份、蜂胶5-10份、增溶剂1-3份、乙醇40-60份、抗敏剂0.5-1.5份和水30-50份。
优选的,所述的艾叶驱蚊止痒花露水,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艾叶精油0.3份、薰衣草精油0.6份、迷迭香精油2份、香茅精油0.3份、薄荷脑1.5份、芦荟提取液3.5份、蜂胶7.5份、增溶剂2份、乙醇50份、抗敏剂1份和水40份。
优选的,所述的艾叶精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艾叶200g,用粉碎机粉碎,装入超临界萃取装置;
S2、打开水浴,使萃取装置达到30℃,通入CO2将系统中的空气置换干净;
S3、打开压缩机调节萃取器内压力20MPa,调节萃取器出口阀使CO2流量15kg/h,保持60min,打开分离器取出萃取物,待萃取完毕,关闭压缩机、钢瓶放空CO2,即得。
优选的,所述的增溶剂为PEG-40氢化蓖麻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2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