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埋排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3238.7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何锐;韩安伟;陈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20 | 分类号: | F16K31/20;F16K31/30;F16K31/46;F16K1/32;E03B7/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67 | 代理人: | 张彩锦 |
地址: | 244031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埋排 气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埋排气阀,包括护管、设置在护管内部的大孔排气阀、微量排气阀和自闭阀、设置在护管上方的直埋盒以及连通护管内部的排气管,所述大孔排气阀、微量排气阀和自闭阀串联连接,所述直埋排气阀还包括安装在直埋盒上且插入护管内部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一端连接大孔排气阀和微量排气阀且控制自闭阀的启闭,所述大孔排气阀和微量排气阀能随着操作杆在护管内做竖直方向移动,当操作杆向直埋盒的方向移动时,自闭阀关闭,本发明无需建设阀门井,无需另外设置检修阀,检修时无需将阀门整个取出,并且可实现地面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埋排气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压供水管道施工中,安装排气阀通常需要建造排气阀井,排气阀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安装排气阀以及便于对排气阀进行维护,然而排气阀井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占地面积较大,浪费土地资源,并且每次维护排气阀都需要专业人员下井作业,不但不方便而且有危险。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直埋排气阀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建设阀门井以及可实现地面维护的直埋排气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埋排气阀,包括护管、设置在护管内部的大孔排气阀、微量排气阀和自闭阀、设置在护管上方的直埋盒以及连通护管内部的排气管,所述大孔排气阀、微量排气阀和自闭阀串联连接,所述直埋排气阀还包括安装在直埋盒上且插入护管内部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一端连接大孔排气阀和微量排气阀且控制自闭阀的启闭,所述大孔排气阀和微量排气阀能随着操作杆在护管内做竖直方向移动,当操作杆向直埋盒的方向移动时,自闭阀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直埋排气阀包括设置在护管内部的阀体,所述大孔排气阀包括与阀体活动连接且密封配合的阀盖、固定在阀盖上方的压盖、安装在阀盖内部的第一阀座、安装在第一阀座上的第一密封圈、设置在阀体内部且能在竖直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浮球以及安装在浮球上且与第一阀座和第一密封圈的密封配合的大阀瓣,所述操作杆固定在压盖上且依次穿过阀盖、大阀瓣和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四周凸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块;所述阀体的端口处凹设有若干与凸块配合的缺口;所述阀体的端口还设有收容凸块的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排气阀包括固定安装在浮球上的浮杆、安装在大阀瓣上的第二阀座,设置在第二阀座上的若干排气孔以及与第二阀座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一端通过第一压板固定在第二阀座上,所述密封套另一端通过第二压板固定在浮杆上,所述密封套随着浮杆的移动能在第二阀座上卷曲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座包括与大阀瓣配合的安装部、与第一压板配合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安装部和固定部之间的排气部,所述排气部成圆台状,所述密封套包括贴合在排气部上的密封部。
进一步地,所述浮杆成中空状,所述操作杆依次穿过第二阀座、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浮杆;所述第二阀座与第一压板之间还设有与操作杆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所述操作杆上凹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有能与环形槽干涉配合的干涉部。
进一步地,所述自闭阀包括安装在阀体底部的活塞套、与活塞套密封配合的活塞环、连接活塞环与活塞套的复位弹簧以及安装在活塞环上的阀杆;所述阀体上设有支撑浮球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安装有能与活塞环密封配合的第四密封圈以及固定第四密封圈的第三压板,所述阀杆依次密封插入第三压板和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能穿过浮球抵压在阀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直埋排气阀还设有连通阀体内部的检修球阀,所述检修球阀安装在直埋盒中。
进一步地,所述直埋排气阀还设有安装在阀体底部且连通护管内部的逆止阀,所述逆止阀安装在护管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32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