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栓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5843.8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7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峰;王国辉;王震;吴建平;薛宗玉;周尔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捉件 支架 推送杆 近端 第一端 取栓器 收纳 支架套 掉落 翻转 血栓 开口 捕捉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栓器系统,包括取栓支架、推送杆和捕捉件;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推送杆连接,取栓支架的近端或者推送杆与捕捉件连接;捕捉件被设置为能够收纳取栓支架。进一步地,捕捉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取栓支架的近端或者推送杆连接;第二端上设置有开口,用于供取栓支架和推送杆穿过。捕捉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取栓支架位于捕捉件外;在第二状态下,捕捉件内外翻转将取栓支架套设在内。本发明独创的捕捉件设计,能有效捕捉取栓过程中掉落的血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栓器系统。
背景技术
脑卒中目前为世界上的常见病之一,其具有的特点为: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农村的为185/10万,而且还在逐年上升。自1998年至2008年脑血管病的患病率由5.9‰上升至9.7‰。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有报道称8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静脉注射rt-PA溶栓是目前唯一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方法。但是静脉注射溶栓的治疗时间长,对缺血的脑组织损伤大,并伴有出血风险,再通率非常低;基底动脉溶栓的再通率只有30%左右,颈动脉末端的病变溶栓只有6%的再通率,颈总动脉溶栓只有27%左右的再通率。而且静脉注射溶栓的时间窗只有4小时左右。由以上可见,脑动脉闭塞单用静脉溶栓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静脉溶栓可能不足以使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
取栓器是一种用于治疗由于抓取血管中的血栓的医疗工具。取栓器通过微导管系统进入栓塞位置,释放后可以抓捕栓塞位置的血栓,然后后通过微导管回收,将血栓取出。然而,现有的取栓器主要针对较粗的血管,无法进入较细的脑动脉血管。且取栓支架本身若设计不当,容易对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再狭窄、血管破裂等其他并发症;此外还容易出现在血栓抓取过程中血栓脱落,耗时,血管再通率低。若耗时久,则会导致缺血时间过长容易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取栓支架的显影情况不佳,也会导致取栓时间过长、血栓脱落、溶栓效果不佳等问题。以上这些都是取栓器要应用于治疗脑血栓引起的脑卒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尤其是针对血栓脱落问题,本发明者们研究获得了一种取栓器系统,包括取栓支架、推送杆和捕捉件;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推送杆连接,推送杆与捕捉件连接;捕捉件被设置为能够收纳取栓支架。在本发明中远端指远离操作者(比如医生)的那一端;近端指靠近操作者(比如医生)的那一端。
进一步地,捕捉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取栓支架的近端或者推送杆连接;第二端上设置有开口;开口被设置为用于供取栓支架和推送杆穿过。
作为优选,第一端以套设在外的方式、焊接方式、胶水粘接方式和/或机械连接方式与取栓支架的近端或者推送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捕捉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取栓支架位于捕捉件外;在第二状态下,取栓支架被设置在捕捉件内。
进一步地,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被设置为:伸出微导管远端的第一端和取栓支架通过推送杆回拉取栓支架和第一端回撤进入微导管,且穿过位于微导管内的第二端,使得第一端位于捕捉件的近端,而第二端位于捕捉件的远端,实现取栓支架被套设在捕捉件内。微导管为一种手术附件被用于取栓器系统的手术操作。
其中,推送杆回拉取栓支架和第一端进入微导管的过程中,微导管对捕捉件的阻力或/和摩擦力使得第二端的回撤速度小于第一端的回撤速度,从而使得取栓支架和第一端能够穿过第二端。捕捉件的第二端收缩在微导管内,捕捉件的外表面与微导管的内表面接触,微导管限制了捕捉件的自然舒展。当推送杆回拉伸出微导管的取栓支架及捕捉件的第一端时,微导管对捕捉件的阻力或/和摩擦力,阻碍捕捉件第二端的回撤运动,从而使得取栓支架和第一端能穿过第二端,实现捕捉件对取栓支架的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5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留置导尿管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呼吸科用痰痂清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