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门杆部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6048.0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8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彭程;李世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8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门杆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时,将待检测的气门杆部定位于两段定位结构的两个定位面上,然后压住气门杆部使其分别和两个定位面形成沿两条平行线的线接触,两段定位结构之间留出用于检测的检测缺口,采用数字千分表使其检测端从检测缺口位置和气门杆部周向表面接触并产生一定的预压量,然后固定住数字千分表;此时保持气门杆部和两个定位面的线接触的同时,沿气门杆部长度方向拉动气门杆部,然后观察数字千分表的变化量,即检测得到气门杆部的直线度数据。本发明具有实施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实现气门杆部直线度的检测,且进一步能够实现气门杆部端面跳动公差检测,同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门杆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或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是汽车的心脏,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对汽车需求量与日俱增的同时,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发动机中,进排气门是由一个圆盘部和一个与圆盘部同轴设置为一体的杆部构成的构件,属于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之一,是发动机燃烧室的门户,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密封进排气口的关键基础零件,用于封锁气流通道,控制发动机的气体交换。在发动机的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各打开和关闭一次在气门打开和关闭时,气门承受了气门弹簧的压力和落座时的压力。特别是在压缩和做功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起到了密封燃烧室的作用。因此,气门质量的好坏对发动机性能和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气门的加工精度和结构对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运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其中气门的杆部是气门的关键部位,它既是设计基准又是工艺和检测基准,它几乎和气门所有部位都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门杆部检测方式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工来完成,检测成本高效率低,并且进行质量和精度检测的相关检具易受操作人员的因素影响,容易由于人眼视觉疲劳易造成检测的不稳定性,增加产品的差错率。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要求。
气门杆部是指在气门导管中工作的那一部分,其杆部直线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气门的正常工作。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气门杆部直线度有对其进行校直的工艺来加以保证。而在现有气门生产企业中,有的气门生产企业主要靠万能工具显微镜对气门杆部直线度进行检测。因其检验成本高,所需时间长,因此检验气门杆部直线度和次数和批量非常有限,直接认为有校直的工艺进行保证。而没有万能工具显微镜的企业一般没有对这个项目进行检测。同时气门杆端面是否平整,也是影响气门装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生产企业对杆端面跳动主要采用端面跳动仪进行检测,存在设备较大,成本较高,所占用空间体积大等缺陷,严重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故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检测可靠的气门杆部检测方法来实现对气门杆部数据的检测,成为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实施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实现气门杆部直线度的检测,能够实现气门杆部端面平整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气门杆部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门杆部检测方法,本方法中采用数字千分表实现气门杆部直线度检测,其特征在于,气门杆部直线度检测时,将待检测的气门杆部定位于两段定位结构的两个定位面上,然后压住气门杆部使其分别和两个定位面形成沿两条平行线的线接触,两段定位结构之间留出用于检测的检测缺口,采用数字千分表使其检测端从检测缺口位置和气门杆部周向表面接触并产生一定的预压量,然后固定住数字千分表;此时保持气门杆部和两个定位面的线接触的同时,沿气门杆部长度方向拉动气门杆部,然后观察数字千分表的变化量,即检测得到气门杆部的直线度数据。
这样,检测时,气门杆部检测点位置的左右两侧是和定位结构形成各两条线接触的定位,这样避免了气门杆定位处位置表面不平整对直线度检测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师范学院,未经长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