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6088.5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4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周马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马臻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前叉 装置 自行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所述折叠前叉装置包括第一摆架、第二摆架、连接架、用于与前车轮相连的叉架及用于与车体相连的立架,立架固定在连接架上,第一摆架与第二摆架间隔设置,第一摆架的一端铰接在叉架上,第一摆架的另一端与连接架的一端铰接,第二摆架的一端铰接在叉架上,第二摆架的另一端与连接架的另一端铰接,第一摆架、第二摆架、连接架、叉架配合构成双摇杆机构;当叉架处于使用状态时,立架与第二摆架抵接以阻止叉架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当叉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叉架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所述折叠自行车包括上述折叠前叉装置。该折叠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折叠时无需拆卸部件,折叠操作方便,且结构强度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普通自行车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停放,因而市面上出现了可折叠的自行车。对于前后叉折叠式的折叠自行车,前后轮分别通过折叠前叉装置和折叠后叉装置往车体中间部分靠拢,从而达到减小体积的目的。然而,一般的折叠前叉装置往往需要拆卸某些部件才能实现折叠,不仅折叠操作繁琐,而且强度不高,多次拆卸会产生磨损,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折叠操作方便,且结构强度较好。
一种折叠前叉装置,包括第一摆架、第二摆架、连接架、用于与前车轮相连的叉架及用于与车体相连的立架,所述立架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第一摆架与所述第二摆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摆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叉架上,所述第一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叉架上,所述第二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摆架、第二摆架、连接架、叉架配合构成双摇杆机构;
当叉架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立架与所述第二摆架抵接以阻止叉架转至第一极限位置;
当叉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叉架转至第二极限位置。
上述折叠前叉装置,立架固定在由第一摆架、第二摆架、连接架、叉架配合构成的双摇杆机构上。当叉架处于使用状态时,前车轮一直上压叉架,立架与第二摆架抵接阻碍了双摇杆机构转至第一极限位置,保证折叠前叉装置能够正常使用。当要将处于使用状态的叉架转换为折叠状态时,下压叉架,双摇杆机构转至第二极限位置,实现叉架的折叠。该折叠前叉装置,折叠时无需拆卸部件,折叠操作方便,且结构强度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架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一连杆、第二铰接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一连杆、第二铰接杆、第二连杆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框架结构,所述叉架上设有与第一铰接杆匹配的第一铰接座,所述连接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杆上。通过第一铰接杆与第一铰接座的配合将第一摆架铰接在叉架上,安装方便。第一铰接杆、第一连杆、第二铰接杆、第二连杆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框架结构,不仅减轻了整体重量,而且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减少了对其它部件的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架包括第三铰接杆、第三连杆、第四铰接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三铰接杆、第三连杆、第四铰接杆、第四连杆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框架结构,所述叉架上设有与第三铰接杆匹配的第二铰接座,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杆上。通过第三铰接杆与第二铰接座的配合将第二摆架铰接在叉架上,安装方便。第三铰接杆、第三连杆、第四铰接杆、第四连杆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框架结构,不仅减轻了整体重量,而且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减少了对其它部件的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铰接杆与所述第四铰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三铰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平行设置。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摆架和第二摆架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马臻,未经周马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0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