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上建立芦苇植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6467.4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1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春;杨帆;赵长威;安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度 苏打 盐碱 地上 建立 芦苇 植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重度苏打盐碱地芦苇建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东北松嫩平原有苏打盐碱地342万公顷,土壤盐分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理化性质恶劣,pH高,交换性钠含量高,土壤养分含量低,有效性差,严重限制着植物出苗和生长发育。其中碱化度30%~45%的重度苏打盐碱化土壤只能生长少数强耐盐碱植物,而碱化度大于45%的多为无植被生长的“碱斑地”(碱斑地植被覆盖率低于10%)。土壤重度盐碱化导致植被退化,成为必须治理的生态问题。且重度苏打盐碱地植被建植过程中存在碱化度高、土壤板结坚实和耕作困难等问题,导致植物极难存活,无法形成植被覆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现有重度苏打盐碱地植被建植过程中存在碱化度高、土壤板结坚实和耕作困难,导致植物极难存活,无法形成植被覆盖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上建立芦苇植被的方法。
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上建立芦苇植被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修筑池埂:就地取土,修筑宽为60cm,高为40cm的池埂,池子内地面的高度差低于5cm;
二、获取芦苇种源:
在春季当土壤化冻达到50cm以上时,挖取直径1cm~2cm的芦苇根茎,并切成8cm~10cm的芦苇根茎段,且将芦苇根茎段在挖出后1~2天内完成移栽;
三、钻孔:
按株距为50cm,行距为50cm,深度为40cm~50cm进行钻孔,形成定植孔;
四、植入芦苇茎段:
每个定植孔植入2~3段步骤二得到的芦苇根茎段,然后向定植孔内灌水至淹没芦苇根茎段为止,回填覆土,当池子所有定植孔完成植入芦苇茎段后,向池内灌水,使池子内水层保持为2cm~4cm,至芦苇出苗为止;
五、生长期管理:
芦苇出苗后,保证土壤含水率达到20%以上,当土壤含水率低于20%时,进行灌水,至池子内水层达到2cm~4cm为止。
本发明优点:一、本发明能在重度苏打盐碱地上快速建立芦苇植被,在芦苇发挥植物改良作用的同时,还通过芦苇根系穿透作用,促进土壤水盐下移,使盐碱地土壤快速脱盐,达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的目的。二、本发明采用人工引入芦苇根茎到重度苏打盐碱地,不对土壤进行任何耕作处理,直接采用土钻钻孔植入根茎,打破碱化层,通过密植,提高芦苇幼苗群体抗盐碱能力,局部改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为芦苇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芦苇容易成活;因此本发明具有田间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建植快等特点。实现当年建植成活,第二年芦苇覆盖率达到70%,第三年即可完全覆盖。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上建立芦苇植被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的:
一、修筑池埂:就地取土,修筑宽为60cm,高为40cm的池埂,池子内地面的高度差低于5cm;
二、获取芦苇种源:
在春季当土壤化冻达到50cm以上时,挖取直径1cm~2cm的芦苇根茎,并切成8cm~10cm的芦苇根茎段,且将芦苇根茎段在挖出后1~2天内完成移栽;
三、钻孔:
按株距为50cm,行距为50cm,深度为40cm~50cm进行钻孔,形成定植孔;
四、植入芦苇茎段:
每个定植孔植入2~3段步骤二得到的芦苇根茎段,然后向定植孔内灌水至淹没芦苇根茎段为止,回填覆土,当池子所有定植孔完成植入芦苇茎段后,向池内灌水,使池子内水层保持为2cm~4cm,至芦苇出苗为止;
五、生长期管理:
芦苇出苗后,保证土壤含水率达到20%以上,当土壤含水率低于20%时,进行灌水,至池子内水层达到2cm~4cm为止。
本实施方式步骤四回填覆土时不踩实。
本实施方式原理:芦苇是多年生水生或湿生禾草,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且耐盐碱能力较强,但是重度苏打盐碱化土壤中缺乏芦苇种源,而且单株芦苇个体抗盐碱性弱。因此本实施方式采用人为引入芦苇种源,并采取打破碱化层,将芦苇根茎穿过碱化层深埋于碱化层之下,且通过密植方式提高芦苇幼苗群体抗盐碱能力,实现迅速在没有植被生长的重度盐碱地上建立芦苇植被。
本实施方式能在重度苏打盐碱地上快速建立芦苇植被,在芦苇发挥植物改良作用的同时,还通过芦苇根系穿透作用,促进土壤水盐下移,使盐碱地土壤快速脱盐,达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4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质高效便捷鱼鳞坑造林整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喀斯特山区的野生生物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