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油管道静电接地状态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6978.6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9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壮;宋金梅;崔岩;周立涛;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哈工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27/2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油管道 静电 接地 状态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油管道静电接地状态的监测装置,属于接地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接地检测模块、一个或多个副接地检测模块、防爆隔离模块、中控模块和接地点,接地信号通过防爆隔离模块输入主接地检测模块和副接地检测模块。主接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处理被测设备的电阻信息和副接地检测模块内的电阻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中控模块;副接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处理被测设备的电阻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主接地检测模块;防爆隔离模块用于限制电源和采集信号线的能量输出;中控模块用于管理和处理主接地检测模块传递的信息。本装置通过实时采集被测设备的接地电阻值,并与设定的基准电阻值进行比较,实现设备接地状态的监测和报警指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地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时检测输油管道静电接地状态并能够进行报警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输油管道是输送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主要设备,由于油库中储存的油质产品多为不良导体,它们在储运系统的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内壁摩擦容易产生静电荷。管道中的静电荷不断积累,满足一定条件后会对外放电,产生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甚至会引发如电击、爆炸等重大事故。
目前,输油作业管道常采取接地、跨接等措施减少静电危害,但该种措施无法检测到接地状态是否良好。另外,现有的接地电阻测试方法有人工摇表测试、电子式测试和网络在线测试。采用人工摇表方法测试接地电阻,摇表的精度低、没有实时性且不能及时报警,并且摇表时会产生高压,在高压电及防爆的场合无法使用,当重要设备和部件出现接地不良的状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电子式测试是利用电流、电压效应和DC/AC转换方式进行测量,相当于传统摇表测试的升级版,其采用数字方法,操作上比摇表测试方便,但仍然存在精度低、没有实时性和不能及时报警的缺点。利用在线网络测试手段进行接地电阻的实时在线测量,采样的终端器件放置在被测量物体的边上,能够进行实时性测量和报警,但测量精度和防爆性能均存在不足。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5335446U,名称是《一种输油气管道截断阀室的接地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用于输油气管道阀室接地系统中,可有效提高接地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该技术方案仅适用于管路沿线的中间截断阀,而不能用于输油管道的其它管段和静电敏感设备以实现管道的全面监测和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油管道静电接地状态的监测装置,通过实时采集被测设备的接地电阻值,并与设定的基准电阻值进行比较,实现设备接地状态的监测和报警指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输油管道静电接地状态监测装置,包括主接地检测模块、一个或多个副接地检测模块、防爆隔离模块、中控模块和接地点,接地信号通过防爆隔离模块输入主接地检测模块和副接地检测模块。所述主接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处理被测设备的电阻信息和副接地检测模块内的电阻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中控模块;所述副接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处理被测设备的电阻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主接地检测模块;所述防爆隔离模块用于限制电源和采集信号线的能量输出,起到安全防爆作用;所述中控模块用于管理和处理主接地检测模块传递的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做如下优化:
所述中控模块包括PLC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操控面板,所述主接地检测模块与副接地检测模块通过RS485总线连接,主接地检测模块与PLC控制模块通过RS485总线连接,PLC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操控面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主接地检测模块将采集汇总的电阻信息传递到PLC的内存中,PLC读取内存数据,并把结果显示到操控面板上。所述操控面板上设有接地装置报警指示灯、电源指示灯、接地装置故障报警指示灯、断路报警指示灯、自检按钮指示灯、蜂鸣器和消音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哈工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青岛哈工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9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