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7946.8 | 申请日: | 201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9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普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莱德温控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卢志文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内锅双腔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包括外锅、加热装置、外盖、蒸汽内锅、中胆和中胆盖,中胆盖设置在中胆的开口上、并一起置于蒸汽内锅内,外盖设置在外锅的开口上,蒸汽内锅包括煮水腔和蒸汽腔,煮水腔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煮水腔与蒸汽腔之间设置有蒸汽通道;此款双腔式蒸汽锅,利用煮水腔煮水,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通道进入蒸汽腔,对中胆进行蒸汽传热,由于中胆外周均充满蒸汽,且不断被加热和补充,由于蒸汽温度可被加热到超过100度,甚至更高,可对中胆内的食物加热到很高温度,满足各种使用需要,且这种蒸汽对中胆的热传递方式,其加热速度快,蒸汽流失小,热量流失也小,省时省电,且整款结构简单、合理,实施也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锅,尤其是一种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锅,其结构和种类多样,如:电饭锅,是通过对锅内的食物直接加热,其结构较为简单,而且技术成熟,但是,传统的电饭锅,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大量蒸汽被排出,其热量损耗严重,耗时耗电;(2)蒸汽会同时排走食物的部分原味,影响食物的口感;(3)由于加热装置体积有限,而且加热装置一般设置在锅胆的底部(也有部分是在锅胆的周边),故此,锅胆与加热装置接触部位的热量较高,其它部位的热量相对较小,造成加热不均匀;(4)加热装置实际上是对锅胆内的水加热,水变蒸汽后被排出,因此,其锅内的热量很难再上升,无法满足一些食物需要高温度加热的需要,如:超过100度或以上,因此,传统的电饭锅,其用途始终受到一定制约。
又如:电炖盅,用来煮粥、炖汤等,它主要是通过将炖盅内的水进行加热,利用热传递原理,使被加热后的水对盅内传递热量,然而,上述传统的电炖盅,同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大量蒸汽同样被排出,其热量损耗严重,耗时耗电;(2)加热装置实际上是对炖盅内的水加热,水变蒸汽后被排出,因此,其锅内的热量很难再上升,无法满足一些食物需要高温度加热的需要,如:超过100度或以上,因此,传统的电饭锅,其用途始终受到一定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实施容易,利用蒸汽对食物加热,省时省电,而且可满足用户高温加热使用需要的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其特征是,包括外锅、加热装置、外盖、蒸汽内锅、中胆和中胆盖,所述中胆盖设置在中胆的开口上、并一起置于蒸汽内锅内,外盖设置在外锅的开口上,所述蒸汽内锅包括煮水腔和蒸汽腔,所述煮水腔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煮水腔与蒸汽腔之间设置有蒸汽通道,外盖和中胆盖设置有弹簧;此款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利用煮水腔煮水,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通道进入蒸汽腔,对蒸汽腔内的中胆进行蒸汽传热(加热),由于中胆外周均充满蒸汽,而且不断被加热和补充,由于蒸汽温度可被加热到超过100度,甚至更高,如:120度,因此,可对中胆内的食物加热到很高温度,以满足各种使用城要,而且,这种蒸汽对中胆的热传递方式,其加热速度快,蒸汽流失小,热量流失也小,具有省时省电的效果,再有,其整款结构简单、合理,实施也容易。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中胆和中胆盖设置在蒸汽腔内,以便中胆和中胆盖构成食物的内胆均在蒸汽腔内被加热,其加热更全面、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煮水腔设置在蒸汽腔的下方,这样,煮水腔产生的蒸汽可依照上升原理,直接进入上方的蒸汽腔内,有利于提高其热量的快速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内锅上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蒸汽内锅分隔为上方的蒸汽腔和下方的煮水腔,隔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蒸汽腔内的温度受到煮水腔影响,使蒸汽腔内的蒸汽温度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开有蒸汽孔,所述蒸汽孔构成蒸汽通道,以使蒸汽经蒸汽孔进入上方的蒸汽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莱德温控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莱德温控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7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