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壁挂式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9307.5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胡余生;杨兴;杨培勇;钱艳军;鲍志坚;张继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1;B60L53/3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壁挂式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壁挂式充电桩,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智能化程度高,可智能自动化将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插入连接到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包括充电器、微控制器、存储器、横轨、换头机构、一号无线模块和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车端开盖机构;在横轨上设有水平移动机构、在水平移动机构上设有竖直移动机构,充电器固定在竖直移动机构上,换头机构的固定端通过一根支杆固定连接在充电器的外壳上,充电器的充电枪伸缩连接在换头机构的换头端上,所述充电枪由一个枪伸缩机构控制伸缩;换头机构包括若干个前端插头能与电动汽车不同型号的车身充电插口一对一匹配对应的充电连接头和一个能检测车身充电插口型号的探测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壁挂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用的充电桩,由于每个充电桩的充电枪一般只配备有一种型号的充电连接头,导致一个充电桩只能对一种型号的车身充电插口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不能对不同型号的车身充电插口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因为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的型号一般是不同的。
另外,对于目前电动汽车用的充电桩,当要对电动汽车充电时,必须由人工将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插入连接到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才能充电。当电动汽车充满电或需要将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从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取下时,也必须由人工将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从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取下,使用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桩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程度高,即可智能自动化将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插入连接到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也可智能自动化将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从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取下,还能判断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的型号,并能将与车身充电插口的型号相匹配的充电枪的充电连接头插入连接在对应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的壁挂式充电桩。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壁挂式充电桩,包括能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器,还包括微控制器、存储器、横轨、换头机构、一号无线模块和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车端开盖机构;在横轨上设有水平移动机构、在水平移动机构上设有竖直移动机构,充电器固定在竖直移动机构上,换头机构的固定端通过一根支杆固定连接在充电器的外壳上,充电器的充电枪伸缩连接在换头机构的换头端上,所述充电枪由一个枪伸缩机构控制伸缩;换头机构包括若干个前端插头能与电动汽车不同型号的车身充电插口一对一匹配对应的充电连接头和一个能检测车身充电插口型号的探测头,并且所述探测头的后端口和每个充电连接头的后端口都能分别与充电枪的前端插头匹配插入连接;所述充电器的控制端、一号无线模块、存储器、换头机构的控制端、水平移动机构的控制端、竖直移动机构的控制端和枪伸缩机构的控制端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并且当充电枪的前端插头插入连接在探测头的后端口上时,探测头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连接;当充电枪的前端插头插入连接在充电连接头的后端口上时,充电连接头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车端开盖机构包括单片机、二号无线模块和能控制车身充电插口的充电孔盖的开盖电机,所述二号无线模块和开盖电机的控制端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二号无线模块和一号无线模块与微控制器无线连接。
壁挂式充电桩的使用控制方法如下:
当电动汽车停好后,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借助水平移动机构和竖直移动机构将充电器移动到能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位置处,并让探测头的后端口正对充电枪的前端插头,
充电枪在枪伸缩机构的带动下向前伸长将充电枪的前端插头插入连接在探测头的后端口内,充电枪继续向前伸长,充电枪带着探测头将探测头的前端面压紧在电动汽车的车身充电插口上检测车身充电插口的型号。
当探测头检测好车身充电插口的型号并将车身充电插口的型号信息上传给微控制器后,充电枪在枪伸缩机构的带动下向后收缩将探测头收回复位,并让充电枪的前端插头与探测头的后端口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