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1548.3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唐卓;段庆梓;杜凤;梁恒兴;陈浩东;黄春燕;陈蓉;张彪;董娟;张玉;尚柯;王巍;吴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张娟;刘华玲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牦牛 试剂盒 检测 成分检测 发明试剂 准确检测 灵敏度 肉制品 探针 引物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包含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引物对和SEQ ID NO.3所示探针的用于牦牛源性成分检测的试剂盒,还涉及用于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方法。本发明试剂盒及方法可以准确检测肉及肉制品中的牦牛源性成分,检测快速、准确,成本低,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肉类市场的急剧扩大,肉类掺假的事件频频发生,掺假的方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已成为全球食品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肉制品掺假不仅会引起个体的健康风险,包括疾病感染、代谢紊乱、过敏反应等,而且肉制品的掺假更易引起经济、宗教、道德的问题。
目前,肉类掺假常见的检测技术有ELISA法、显微判定法、电子鼻法、质谱法等,但都存在灵敏度低、周期长、不能检测熟肉等缺点而未被广泛使用。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越来越多被用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
现有标准《SNT 4397-2015出口食品中牦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是利用了荧光PCR方法检测牦牛源性成分,但仅可用于出口食品,而且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对猪肉成分会出现假阳性,无法保证判定结果的准确性。
公开号为CN 102634581 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牦牛源性纤维成分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其仅针对牦牛毛发进行PCR扩增,而且引物序列不够特异,导致检测结果判定模糊,无法做出准确判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试剂盒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对、SEQ ID NO.3所示的探针。
本发明还提供了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对和SEQ ID NO.3所示的探针在制备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试剂中的用途。
其中,所述试剂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牦牛源性成分的试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试剂盒,它包括SEQ ID NO.1、SEQID NO.2所示的引物对和SEQ ID NO.3所示的探针。
其中,它还包括实时荧光PCR预混液。
其中,它还包括Taq DNA聚合酶、MgCl2、dNTP和反应缓冲液。
其中,所述试剂盒的组成为:
PCR反应总体积为20μL时,
其中,模板DNA的浓度为1ng/μL~100ng/μL;引物的浓度为10μmol/L;探针的浓度为10μmol/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试剂盒在用于检测肉及肉制品中牦牛源性成分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样本DNA:取待检样品,提取其中的DNA;
(2)基因扩增:用上述试剂盒对待检样品中的DNA进行扩增;
(3)结果检测:对DNA扩增结果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待检组织为肉及肉制品;
综上,本发明试剂盒及方法可以准确检测牦牛源性成分,特别适用于肉及肉制品中的牦牛源性成分检测,,检测快速、准确,成本低,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15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