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程序进行无状态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2689.7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6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焦石;蒋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8/30;G06F8/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序 进行 状态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对程序进行无状态检测的方法和装置,属于软件编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针对目标程序进行无状态检测的触发操作后,执行所述目标程序;如果在执行所述目标程序的过程中,监测到所述目标程序的变量发生更改,且所述变量并非被执行所述目标程序所建立的初始线程所更改,则确定所述变量不符合无状态设计原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执行目标程序的过程中,如果监测到目标程序的变量发生更改,且变量并非被执行目标程序所建立的初始线程所更改,则确定变量不符合无状态设计原则。从根源对目标程序中不符合无状态设计原则的变量进行识别,无需人工进行检测,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化检测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软件编程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对程序进行无状态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2000年Roy Fielding发表的博士论文《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架构风格和基于网络的程序架构设计)》中,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征性状态转移)的概念被首次提出,REST是针对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程序所提出的,其中,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程序是指服务器为了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所执行的程序。REST描述的是程序设计架构的约束条件和设计原则,如果一个程序的设计架构符合REST的约束条件和设计原则,那么该程序的设计架构就是RESTful架构。具有RESTful架构的程序比一般的程序更简洁,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中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要实现RESTful架构就需要满足RESTful架构设计所需的五大约束条件和设计原则。在上述五大约束条件和设计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约束条件和设计原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所有在服务器中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如果满足上述条件,也就满足了无状态设计原则。
所谓无状态设计原则,是指服务器不能储存任何客户端的状态相关信息如用户名、密码信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的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是不能依赖之前发起过的请求的。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的每次请求中应该包含服务器处理该请求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因此,所有客户端的状态相关信息都应该保存在客户端,在每次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都再发一次客户端的状态相关信息,服务器不需要保存任何客户端的状态相关信息。以此,可以节省服务器的内存空间,而且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以另一台备用服务器替换发生故障的服务器工作,同时客户端可以马上与备用服务器继续正常进行通信。通过以上可知,程序可以满足无状态设计原则的重要性非常高。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程序员编写好一段程序之后,要怎么样进行程序的无状态检测呢?换句话说,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所编写的程序是不是满足无状态设计原则呢?或者,以前编写好的旧程序是不是满足无状态设计原则呢?在现有技术中,都是依靠人工对代码一行一行的去排查。然而对于规模庞大的程序代码,人为排查就显得不可靠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程序进行无状态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针对目标程序进行无状态检测的触发操作后,执行目标程序;如果在执行目标程序的过程中,监测到目标程序的变量发生更改,且变量并非被执行目标程序所建立的初始线程所更改,则确定变量不符合无状态设计原则。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执行目标程序的过程中,如果监测到目标程序的变量发生更改,且变量并非被执行目标程序所建立的初始线程所更改,则确定变量不符合无状态设计原则。从根源对目标程序中不符合无状态设计原则的变量进行识别,无需人工进行检测,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化检测的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监测目标程序的变量是否发生更改,包括:通过JVMTI接口监测变量是否发生更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2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