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接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2855.3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7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储铭汇;秦玉英;罗懿;何青;陈付虎;薛成国;刘威;张永春;徐兵威;王帆;李月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26;E21B43/2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5000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接管柱,回接管柱包括管体和连接在管体下端部的用于与回接筒密封装配的回接插头,所述管体上设置有锚定器,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裸眼封隔器,通过坐封的裸眼封隔器实现第二次或多次密封,同时通过锚定器的锚定的作用保证在井底长时间处于高压或瞬间高压的情况下,回接插头不会从回接筒内顶出,保证回接筒与回接插头之间的装配的同时,还能保证回接管柱的密封性能,结构比较简单,稳定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接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尾管悬挂固井完井的油气井较多。采用尾管悬挂固井完井避免了全井套管固井套管下入困难、固井施工压力高的问题,并且随着悬挂器工具的不断改进,尾管悬挂固定工序逐渐简单,易于施工。尾管回接固井完井的油气井需要进行压裂施工时,悬挂器以上技术套管抗压强度不能满足压裂施工压力要求,并且技术套管井筒容积较大,不利于压裂施工压裂液的顶替,因此悬挂器以上必须回接管柱后进行压裂施工。
对于尾管固井完井下的油气井,由于尾管需要固井,尾管下入指定位置后,通过向尾管注入水泥并顶替到尾管与技术套管之间的环空,从悬挂器处返出。为了确保固井质量,注入的水泥量都会有富余,最终会有少量水泥返出悬挂器以上,进入接在悬挂器上部用于回接管柱的回接筒内,对于尾管悬挂固井完井下需要回接管柱后进行压裂施工的井,为了确保成功回接,回接筒与回接插头都是通过回接插头的金属环和橡胶件密封,这种密封方式为非机械密封,该密封方式下回接筒内壁较光滑,易于磨铣掉固井残余的水泥,但是这种密封方式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力过高时能将回接插头从回接筒内顶出,使得回接管柱内外连通,造成回接失效。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回接插头以上接水力锚,防止回接管柱上顶,通过水力锚上接套管串至井口的防顶方式,但是这种回接管柱对回接筒内壁光洁度及间隙配合要求很高,尾管固井完井下回接筒磨铣后其内壁光洁度及规整度均有所下降,其密封性能难以达到预期值,尤其对压裂过程中长时间处在较高施工压力以及压裂过程中出现砂堵使井底压力瞬间上升至较高值的情况下,该种回接管柱密封性能不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接管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井底长时间处于高压或瞬间高压的情况下,回接管柱密封性能不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回接管柱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回接管柱,包括管体和连接在管体下端部的用于与回接筒密封装配的回接插头,所述管体上设置有锚定器,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裸眼封隔器。
所述裸眼封隔器设置于锚定器与回接插头中间。
裸眼封隔器和锚定器之间连接有第一套管短节,回接插头与裸眼封隔器之间连接有第二套管短节,所述第二套管短节的强度大于第一套管短节的强度。
所述回接插头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与回接筒插接实现密封的环形密封圈。
所述环形密封圈有至少两组,相邻的两组环形密封圈通过设置在回接插头的外周面上的凸缘分隔开。
所述管体上位于锚定器的上侧还设置有用于将管体回接至井口的回插管组件。
所述回插管组件包括下端与锚定器连接的回插管,回插管的上端连接有回插接头。
回接插头与裸眼封隔器、裸眼封隔器与锚定器、锚定器与回插管之间均通过相同旋向的第一螺纹结构连接,所述回插管和回插接头之间通过与第一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的第二螺纹结构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涉及的回接管柱,通过在管体上位于回接插头的上侧再设置封隔器,从而实现在压裂施工操作中,回接筒与回接插头之间的密封失效的情况下,通过坐封的封隔器实现第二次或多次密封,同时通过锚定器的锚定的作用保证在井底长时间处于高压或瞬间高压的情况下,回接插头不会从回接筒内顶出,保证回接筒与回接插头之间的装配的同时,还能保证回接管柱的密封性能,结构比较简单,稳定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2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往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深水表层导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