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藏式门吸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3025.2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3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石光明;石艺;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光明 |
主分类号: | E05C17/48 | 分类号: | E05C17/4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刘晓娟,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式门吸 | ||
本发明公开了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弹簧、底缸、固定装置和限位装置,弹簧活动放置在顶帽的套筒内部,含弹簧的顶帽套设在底缸的内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固定圆柱和卡槽,固定圆柱和卡槽分别设置在顶帽或底缸上,固定圆柱卡合在卡槽内部,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底缸上,顶帽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装置与限位孔相互配合。该门吸能完全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以下的位置,易于工业化生产,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使用过程中不移位不会破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全部隐藏于地面以下,美观,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可安装在门后任意处;操作简便;保持吸力大;手动或脚动控制,不消耗电能,节约电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门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隐藏式门吸。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需要,要求门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门吸作为一种固定门板的用具广泛地用于家庭、办公、生产等各个领域中,现有技术中,截止到目前,我国市场上正在出售的门吸产品有以下4种类。1.立柱式;2.吸片式;3.立卧式;4.电磁及电动门吸等。以上1-3类门吸产品的缺点是:1.影响室内美观:尤其是立柱式门吸,一部分装在门上,一部分装在墙上或地上,通过磁力的作用将门固定住。2.极易绊倒使用者;由于这门吸安装时突出于墙体、地面或门板,当行人走过时,会导致意外绊倒现象,尤其是婴幼儿在室内爬行或玩耍时,突起物容易对婴幼儿造成磕碰和伤害,因此,现有的门吸存在极大的危险隐患;3.使用极易移位而损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4.门吸使用寿命较短:门吸大部分安装在门板的下方,在门通过门吸吸合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极大的冲击力,而在拉开门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拉力,受力不均匀,对冲击力和拉力的承受力比较小,而且经常如此也容易损坏门及门框;5.使用角度狭窄,只能安装在门后和墙之间不超过门吸的长度。当需要清理室内卫生时,还会妨碍清理工作。
另外特别还需要指出:吸片式门吸,由于吸力方向和方式与门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吸力效能低下,门吸作用不大;同时还存在门底与地面的距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的安装使用缺陷。电磁及电动式门吸,使用中当需要发挥门吸功能时需要通电而浪费电力致使使用费用大,因而只能在特殊地方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门吸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市面上门吸种类有限,结构具有局限性,除了在外观上不断进行修饰外,并没有针对内部构造进行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且安装普遍突出于墙体、地面或门板。因此,如何发明隐藏式门吸,将门吸全部隐藏在地面以下位置,既能克服现有门吸中存在的上述种种缺陷,同时又能保障使用安全性,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门吸设置在地面以上导致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隐藏式门吸。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弹簧、底缸、固定装置和限位装置,弹簧活动放置在顶帽的套筒内部,含弹簧的顶帽套设在底缸的内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固定圆柱和卡槽,固定圆柱和卡槽分别设置在顶帽或底缸上,固定圆柱卡合在卡槽内部,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底缸上,顶帽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装置与限位孔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按压块、限位块、弹簧a、弹簧b、水平连杆、竖直连杆和圆盘,所述圆盘沿着径向嵌设在底缸的侧壁内,转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底缸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a,限位块嵌设在凹槽a内,底缸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b,按压块设置在凹槽b内,水平连杆和竖直连杆的一端分别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设置在圆盘上,水平连杆的另一端和限位块连接,竖直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按压块连接,弹簧a套设在限位块和凹槽a之间的水平连杆上,弹簧b套设在按压块和凹槽b之间的竖直连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连杆在圆盘上的水平位移量与限位块在凹槽a内的位移量一致,竖直连杆在圆盘上的竖直位移量与按压块在凹槽b内的位移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顶帽和底缸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光明,未经石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钒活性物质液体以及钒氧化还原电池
- 下一篇:一种单火线开态取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