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冷空调的双循环风冷系统及其水冷空调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3149.0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赖伴来;庞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8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系统 风机组件 出风口位置 水冷空调扇 风冷系统 水冷空调 一次冷却 进风口 双循环 自然风 进风口位置 二次冷却 制冷能力 出风口 吹出 能效 排出 运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冷空调的双循环风冷系统及其水冷空调扇,包括第一水冷系统(1)、第二水冷系统(2)和风机组件(3),所述的第一水冷系统(1)和第二水冷系统(2)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所述风机组件(3)所产生的自然风(1A)流经所述进风口位置的第一水冷系统(1)形成一次冷却风(1B),所述一次冷却风(1B)流经位于所述出风口位置的第二水冷系统(2)形成二次冷却风(2A)排出。本发明在风机组件的两侧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分别设置一水冷系统,风机组件在运转时所产生的自然风依次经第一水冷系统和第二水冷系统,空气进行两次降温后经出风口吹出,达到提高降温制冷能力的效果,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能效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冷空调的双循环风冷系统及其水冷空调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冷空调风扇包括壳体、风机组件、水箱、水泵组件和水蒸发载体。其中水蒸发载体设置于壳体的进风口内侧,由水箱存水和水泵组件为其淋洒供水,风机组件驱动空气穿透该水蒸发载体,促使水在常温下气化,水蒸发吸收气化热而令自身和环境空气降温增湿。尚未蒸发气化的水则流回水箱、循环使用。被增湿和降温的空气经风道由壳体的出风口吹出,使人感觉舒适、凉爽。由于空调风扇不使用压缩机而只装备普通风扇,所以能耗低,设备费用低,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现有的水冷空调风扇只设置一套水循环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有限,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使用,降温效果不明显。
中国专利文献CN 206269274公开了一种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包括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包括在第一循环系统工作降温时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降温的装置。装备所述水冷降温组合体的空调扇,包括机壳、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风动力发生装置、供水装置和后盖,所述风动力发生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包括热交换管阵列和水蒸发载体。上述文献虽然公开了双循环系统,但是两循环系统提供了两种输出冷空气类型,其实质上还是采用一次循环冷却方式,换热管路中的空气会与水发生能量交换,经循环后其冷却空气的效果有限;同时,由于在同一水冷系统中设置了两套风机,其功率和噪声较大,且成本高,不适合家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水冷空调中水冷降温效果不明显,噪声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冷空调的双循环风冷系统及其水冷空调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冷空调的双循环风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水冷系统、第二水冷系统和风机组件,所述的第一水冷系统和第二水冷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所述风机组件所产生的自然风流经所述进风口位置的第一水冷系统形成一次冷却风,所述一次冷却风流经位于所述出风口位置的第二水冷系统形成二次冷却风排出。
所述第一水冷系统包括循环水泵、水箱、蓄水槽和位于所述风机组件进风口位置的水蒸发载体;所述水箱位于所述水蒸发载体的下方,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泵通过上水管与位于所述水蒸发载体上方的所述蓄水槽连通,所述蓄水槽的底部与所述水蒸发载体连通。
所述水蒸发载体的上方设有冰块盒,所述冰块盒的底部成型有与所述水蒸发载体连通的下水孔。
所述第二水冷系统为一水蒸发组件,其包括多件呈间隔设置的环形卷布帘,所述环形卷布帘的上端设有冰块盒,其下端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上方,所述冰块盒的底部成型有与各所述环形卷布帘一一对应连通的下水孔。
或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冷系统为一水蒸发组件,其包括多件呈间隔设置的环形卷布帘,所述环形卷布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环形卷布帘旋转,所述环形卷布帘的下部浸润于所述水箱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